[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关联树的3D打印填充路径生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36250.5 | 申请日: | 2017-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181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方志超;郭佳梅;陈家琦;金育安;张明华;王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19/18;G06F113/10 |
代理公司: | 杭州橙知果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1 | 代理人: | 杜放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关联 打印 填充 路径 生成 方法 | ||
一种基于关联树的3D打印填充路径生成方法,包括得到切片文件,每个层片具有外轮廓和至少一个内轮廓;设定路径间距,将外轮廓朝内迭代偏置,内轮廓朝外迭代偏置,直到偏置多边形的数目为0为止,获取偏置多边形集合;根据包含与被包含的父子关系对偏置多边形进行分组,每个偏置多边形集合对应一个子区域;由子区域之间的毗邻关系构造关系树;分别在各个子区域内部生成各自的闭合填充路径;根据关系树将具有父子关系的子区域的闭合填充路径进行连接,生成当前拓扑连通区域内部的闭合填充路径。本发明具有既能各种截面形状通用,又能够减少3D打印的填充路径中空走路径数量或实现无空走路径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3D打印技术路径生成方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关联树的3D打印填充路径生成方法。
背景技术
3D打印技术是基于离散-堆积原理,由模型的三维数据驱动,采用逐层堆积的方式直接加工实体零件的技术方法,实现了从等材制造与减材制造到增材制造的转变,从而彻底改变了传统制造的理念与模式。由于3D打印技术可以一次成型而无需额外的机械加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产品的加工时间,从而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目前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3D打印技术可以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及先进技术进行完美结合,是数字化制造的主要内容,成为推动制造业发展与升级的关键技术。
在3D打印之前需要对数字化的三维模型进行处理,将其转化成机器硬件能够识别并用以驱动加工设备的“语言”,这个过程被称为 3D打印技术的过程规划。尽管3D打印技术种类众多,制造工艺也存在差异,但它们采用的过程规划的基本步骤却是相同的,所以过程规划是3D打印技术的一个通性却非常关键的问题。过程规划主要包括四个步骤:确定制造方位、生成支撑、切片以及规划路径,以上每个步骤对成形过程以及成形制件的表面质量、精度、强度都有很大的影响;最后输出的路径用以驱动3D打印设备实现加工成形。
对于3D打印技术,分层厚度越小,分层的层片数量越多则打印精度越高。而每个层片的填充都需要耗费一定的喷涂填充时间,层片数量越多零件的成型时间越长,生产效率越低。因此,在轮廓内部的填充路径生成是降低零件成型时间,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技术之一。所有的内部填充路径包括两个部分:打印路径和空走路径。打印路径是喷头填充成型材料的路径,空走路径是连接各打印路径且需要关闭喷头的路径。
现有路径规划方法,如平行往复法与轮廓偏置法,生成的填充路径中往往会存在较多的空走路径。空走路径不仅会增加填充时间,降低成型效率,还会带来喷头的频繁开关问题,缩短喷头的寿命。因此生成的填充路径应减少空走路径的数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既能各种截面形状通用,又能够减少3D 打印的填充路径中空走路径数量或实现无空走路径的基于关联树的 3D打印填充路径生成方法。
一种基于关联树的3D打印填充路径生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根据成形方位与层厚分布得到待成形实体零件的切片文件,每个层片具有外轮廓和至少一个内轮廓;
步骤2:设定路径间距,将外轮廓朝内迭代偏置,内轮廓朝外迭代偏置,直到偏置多边形的数目为0为止,获取偏置多边形集合C;
步骤3:根据包含与被包含的父子关系对偏置多边形进行分组,得到偏置多边形集合,在一个偏置多边形集合中的偏置多边形之间具有父子关系,每个偏置多边形集合对应一个子区域;
步骤4:由子区域之间的毗邻关系构造关系树,关系树中父节点与子节点之间具有毗邻关系,同一层节点之间相互独立;
步骤:5:分别在各个子区域内部生成各自的闭合填充路径;
步骤6:根据关系树将具有父子关系的子区域的闭合填充路径进行连接,生成当前拓扑连通区域内部的闭合填充路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362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