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冠突散囊菌固态发酵银杏叶的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34672.9 | 申请日: | 2017-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845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苏二正;徐瑾;曹福亮;汪贵斌;赵林果;祝遵凌;黄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K10/12 | 分类号: | A23K10/12;A23K10/30;A23K10/37;A23K10/3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孙斌 |
地址: | 21003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冠突散囊菌 固态 发酵 银杏叶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冠突散囊菌固态发酵银杏叶的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银杏叶粉碎得到银杏叶粉末置于容器中;(2)继续加入辅料,再加入缓冲液混匀,灭菌,得银杏叶固态发酵培养基;(3)向固态发酵培养基中接种冠突散囊菌孢子悬液,进行发酵,得到发酵银杏叶。该方法使银杏叶通过冠突散囊菌发酵后,各营养、功能成分增加,有害成分含量减少;同时使发酵银杏叶富含冠突散囊菌孢子和各种消化酶类;此外果胶、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使得发酵银杏叶的口感细腻,作为饲料或者添加到饲料中增加了饲料的适口性;有利于动物对饲料的吸收,提高饲喂效果。因此,冠突散囊菌固态发酵银杏叶有望成为新型生物发酵型饲料及饲料添加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发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冠突散囊菌固态发酵银杏叶的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冠突散囊菌,俗称为“金花”菌,属于散囊菌目、发菌科、散囊属的一种真菌,菌体呈金黄色。茯砖茶在“发花”的过程中,冠突散囊菌是贯穿整个过程的优势菌。茯砖茶的独特品质以及别具风味,冠突散囊菌功不可没。在国家标准中,茯砖茶也是黑茶品种中唯一有“冠突散囊菌”这一指标的茶类品种。冠突散囊菌的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最初冠突散囊菌被认为是黄霉菌,之后又被认定为谢瓦氏曲霉,由于当时的研究条件十分有限,其命名一直没能得到准确的认定。多年后,通过电镜扫描的结果发现,冠突散囊菌的表面实际上十分粗糙,但谢瓦氏曲霉的表面是光滑的,所以,认为冠突散囊菌是谢瓦氏曲霉的命名并不成立。1990年齐祖同等根据冠突散囊菌子囊孢子自身的特征,按照有性方式命名的原则,对其重新命名,将“冠突曲霉”改为“冠突散囊菌”。
银杏原产中国,中国银杏资源拥有量占世界总量的70%以上。1965年,德国科学家W.Scheabe首先发现银杏叶中的有效成分可以降低胆固醇含量,世界范围内迅速形成了一股银杏叶活性成分及其药理药效作用的研究热潮。银杏叶中具有多种药用价值的天然活性成分,主要有黄酮类化合物、萜内酯类化合物、聚异戊烯醇类化合物、酚酸类化合物、原花青素等。银杏叶提取物在治疗脑血栓、冠心病、脑功能障碍、神经系统疾病的氧自由基清除等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疗效。
最初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的举措大大促进了生产,而现在由于滥用抗生素从而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禁止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让饲料行业不得不转向研究新型饲料,来代替原有的饲料,因此发酵饲料的研究就应运而生。发酵饲料是以微生物、复合酶为生物饲料发酵剂和原料,将饲料通过发酵作用从而转化为微生物菌体蛋白、生物活性小肽、微生物活性益生菌、复合酶制剂为一体的生物发酵饲料。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微生物通过自身的代谢活动,将植物性、动物性和矿物质性物质中的抗营养因子分解或转化,从而产生更加容易被畜禽采食、消化或吸收且无毒害作用的饲料原料。
曹福亮等研究了银杏叶生物饲料添加剂对黄羽肉仔鸡生长及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1)银杏叶生物饲料添加剂对肉仔鸡增重有明显促进作用,添加1.0%组和0.5%组的末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5.56%和5.02%,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5.74%和5.19%;添加1.0%组和0.5%组间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添加1.5%组和对照组间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差异也不显著。从添加水平看,以添加1.0%为佳;(2)银杏叶生物饲料添加剂对脾脏、胸腺和法氏囊等免疫器官的相对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南京林业大学赵林果课题组在银杏叶生物发酵方面,研究了细菌地衣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酵母菌产朊假丝酵母和真菌黑曲霉对银杏叶的发酵情况,并考察了发酵前后理化、功能成分的变化。北京中医药大学岳秉飞课题组优化了冠突散囊菌发酵银杏叶的条件,并对发酵产物的抗氧化活性、抑菌活性进行了考察。陕西科技大学秦俊哲课题组考察了冠突散囊菌发酵银杏叶制备银杏茶,研究了发酵条件和相关成分的变化。就上述研究现状来看,当前冠突散囊菌发酵银杏叶存在以下问题:(1)发酵目标定位方面主要是制备银杏叶茶或期望通过发酵获得新的生物活性物质,没有就冠突散囊菌发酵银杏叶作为饲料或饲料添加剂进行考察;(2)现有报道中发酵培养基仅以银杏叶粉为原料配置,缺乏可发酵碳源、氮源,冠突散囊菌生长受限,最终发酵产物中冠突散囊菌孢子数少;(3)没有就冠突散囊菌发酵银杏叶过程中消化酶类的消长情况进行研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346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灵芝多糖含量的灵芝栽培方法
- 下一篇:一种袋料栽培灵芝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