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能器及包括其的井下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25183.7 | 申请日: | 2017-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245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郑俊华;王磊;宗艳波;钱德儒;孙明光;王立双;张仁龙;宋朝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15B1/04 | 分类号: | F15B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华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1 | 代理人: | 刘华联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能器 包括 井下 测量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蓄能器及包括其的井下测量装置。该蓄能器包括:筒体;固定容纳于所述筒体内的第一封闭板和第二封闭板,所述第一封闭板和所述第二封闭板在纵向方向上相互间隔开;位于所述第一封闭板和所述第二封闭板之间的所述筒体内的第一活塞部,在所述第一活塞部与所述第一封闭板之间形成第一活塞腔;位于所述第二封闭板的背向所述第一封闭板的一侧的所述筒体内第二活塞部,在所述第二活塞部与所述第二封闭板之间形成第二活塞腔;以及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活塞部与所述第二封闭板之间,所述弹性件能响应于所述第一活塞部背向所述第一封闭板的移动和/或所述第二活塞部背向所述第二封闭板的移动而压缩。这种蓄能器便于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液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蓄能器。本发明还涉及包括这种蓄能器的井下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蓄能器是在液压装置中用于存储液体、并在需要的时候释放液体的装置。通常,蓄能器会在系统故障等紧急情况下释放液体,以确保系统能继续工作一段时间。例如在井下测量装置(例如为,地层压力随钻测量仪器)进行井下工作的过程中,其需要进行伸出探头和收回探头的动作。如果在上述过程中,井下测量装置出现紧急情况,则需要蓄能器为探头的伸出和收回提供动力,以确保该动作能完整进行。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蓄能器都难以单独用于井下测量装置中以同时确保探头伸出和收回。也就是说,单个蓄能器仅能用于确保探头伸出或者探头收回。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确保探头能伸出也能收回,井下测量装置需要设置多个蓄能器和其他部件,并进行较为复杂的连接。这对于蓄能器的使用和发展以及井下测量装置的使用和维护来说都是十分不利的。
因此,需要一种便于使用的蓄能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蓄能器,这种蓄能器便于使用。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包含该蓄能器的井下测量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蓄能器,其包括:筒体;固定容纳于所述筒体内的第一封闭板和第二封闭板,所述第一封闭板和所述第二封闭板在纵向方向上相互间隔开;位于所述第一封闭板和所述第二封闭板之间的所述筒体内的第一活塞部,在所述第一活塞部与所述第一封闭板之间形成第一活塞腔;位于所述第二封闭板的背向所述第一封闭板的一侧的所述筒体内第二活塞部,在所述第二活塞部与所述第二封闭板之间形成第二活塞腔;以及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活塞部与所述第二封闭板之间,所述弹性件能响应于所述第一活塞部背向所述第一封闭板的移动和/或所述第二活塞部背向所述第二封闭板的移动而压缩。
对于上述蓄能器来说,当液体注入到第一活塞腔和第二活塞腔中任一个内时,该任一个活塞腔的容积会增大,并由此使弹簧压缩、即蓄能。由此,当上述两个活塞腔分别与不同的液压管路连通时,即可通过该单个蓄能器来实现多个功能。尤其是将这种蓄能器用于井下测量装置,允许既确保探头能顺利伸出,也确保探头能顺利收回。因此,上述蓄能器便于使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筒体的侧壁上构造有在纵向方向上相互间隔开的沿径向方向贯穿所述侧壁的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与所述第一活塞腔相连通,所述第二流体通道与所述第二活塞腔相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筒体包括外套筒和套设在所述外套筒内的内套筒,所述内套筒从所述第二封闭板处背向所述第一封闭板延伸以包围所述第二活塞部,其中,在所述外套筒上形成贯穿所述外套筒的侧壁的第一连通孔,在所述内套筒上形成贯穿所述内套筒的侧壁的多个第二连通孔,多个第二连通孔在周向方向上间隔开并与所述第二活塞腔相连通,在形成所述第一连通孔的外套筒的侧壁与形成所述第二连通孔的内套筒的侧壁之间形成环形的流通间隙,所述第一连通孔和所述第二连通孔通过所述流通间隙相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活塞部包括与所述筒体的侧壁密封式接触的密封部,以及位于所述密封部与所述第一封闭板之间的间隔部,所述间隔部与所述筒体的侧壁间隔开以在所述密封部、所述间隔部和所述第一封闭板之间形成环形的所述第一活塞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251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