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的综框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24640.0 | 申请日: | 2017-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856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王益轩;周能;陈雨;王永强;李鹏飞;刘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D03C9/06 | 分类号: | D03C9/06 |
代理公司: | 61214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罗笛<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710048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挡 阻尼夹层 上横梁 下横梁 综框 上端 下端 碳纤维复合材料 高速状态 惯性载荷 平行设置 生产过程 织机 减小 | ||
1.一种全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的综框,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设置的上横梁(1)和下横梁(2),上横梁(1)内部设有阻尼夹层A(3),上横梁(1)的两端分别连接侧挡A(4)的上端和侧挡B(5)的上端,上横梁(1)与侧挡A(4)的连接处设有阻尼夹层B(6),上横梁(1)与侧挡B(5)的连接处设有阻尼夹层C(7);下横梁(2)的两端分别与侧挡A(4)的下端、侧挡B(5)的下端连接,下横梁(2)与侧挡A(4)的连接处设有阻尼夹层D(8),下横梁(2)与侧挡B(5)的连接处设有阻尼夹层E(9),下横梁(2)的内部设有阻尼夹层F(10);
所述上横梁(1)包括相互拼接在一起的上横梁侧板A(1-1)和上横梁侧板B(1-2),上横梁侧板A(1-1)和上横梁侧板B(1-2)连接后分别形成了下空腔A(1-3)和封闭的上空腔A(1-4),阻尼夹层A(3)位于下空腔A(1-3)内,且上横梁侧板A(1-1)和上横梁侧板B(1-2)的下端形成穿综杆结构A(1-5);
所述下横梁(2)包括相互拼接在一起的下横梁侧板A(2-1)和下横梁侧板B(2-2),下横梁侧板A(2-1)和下横梁侧板B(2-2)连接后分别形成了上空腔B(2-3)和封闭的下空腔B(2-4),阻尼夹层F(10)位于上空腔B(2-3)内,且下横梁侧板A(2-1)和下横梁侧板B(2-2)的上端形成穿综杆结构B(2-5);
所述上横梁(1)、下横梁(2)、侧挡A(4)及侧挡B(5)均采用全碳纤维复合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的综框,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侧板A(1-1)和上横梁侧板B(1-2)下端的穿综杆结构A(1-5)与J型钢片综或者C型钢片综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的综框,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挡A(4)的上端设有连接块A(11),阻尼夹层B(6)设置在连接块A(11)的上端,阻尼夹层B(6)与连接块A(11)一起嵌在上空腔A(1-4)中,并通过螺栓将阻尼夹层B(6)与连接块A(11)固定在上横梁(1)上,侧挡A(4)的上端通过连接块A(11)与上横梁(1)的一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的综框,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挡B(5)的上端设有连接块B(12),阻尼夹层C(7)设置在连接块B(12)的上端,阻尼夹层C(7)与连接块B(12)一起嵌在上空腔A(1-4)中,并通过螺栓将阻尼夹层C(7)与连接块B(12)固定在上横梁(1)上,侧挡B(5)的上端通过连接块B(12)与上横梁(1)的另一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的综框,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横梁侧板A(2-1)和下横梁侧板B(2-2)上端的穿综杆结构B(2-5)用于与J型钢片综或者C型钢片综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的综框,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挡A(4)的下端设有连接块C(13),阻尼夹层D(8)设置在连接块C(13)的下端,阻尼夹层D(8)与连接块C(13)一起嵌在下空腔B(2-4)中,并通过螺栓将阻尼夹层D(8)与连接块C(13)固定在下横梁(2)上,侧挡A(4)的下端通过连接块C(13)与下横梁(2)的一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的综框,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挡B(5)的下端设有连接块D(14),阻尼夹层E(9)设置在连接块D(14)的下端,阻尼夹层E(9)与连接块D(14)一起嵌在下空腔B(2-4)中,并通过螺栓将阻尼夹层E(9)与连接块D(14)固定在下横梁(2)上,侧挡B(5)的下端通过连接块D(14)与下横梁(2)的另一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工程大学,未经西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2464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