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通道阻火器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11972.5 | 申请日: | 2017-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195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朱跃进;于蕾;刘杨先;潘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A62C4/02 | 分类号: | A62C4/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道 火器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阻火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通道阻火器及其工作方法。所述多通道阻火器由主管道系统、分管道系统、壳体系统组成。主管道系统由第一温度传感器和主管道组成;分管道系统由第一分管道、第二分管道、第一截止阀、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分管道组成;壳体系统由泄爆阀、壳体、水或其它难溶解甲烷的液体、第二截止阀、入口管道、出口管道、第三截止阀和五个孔道组成。本发明原则上只要壳体、三通球阀、管道的强度符合要求,可阻止爆轰火焰的蔓延,考虑到爆轰火焰的巨大冲击力和危险性,可在壳体中多设置泄爆阀并且采用智能程序远程控制阀门开启,以保证操作人员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阻火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通道阻火器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燃气阻火器是一种能够阻止爆燃火焰蔓延传播的装置,主要由壳体和滤芯组成,壳体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以承受极大的爆炸冲击压力,滤芯可以使火焰发生淬熄。“西气东输”工程竣工后,越来越多的家庭用上了我国西北、中亚和俄罗斯的天然气,这给我国人民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但由于燃气管道泄漏而引发爆炸的事故也层出不穷,这给我们在燃气输运和存储方面敲响警钟。我们应该特别关注天然气管道的安全问题,思考如何减少甚至杜绝事故发生,防患于未然。早在1928年,阻火器便用在石油及石油产品的油罐上,用于防止存储轻质石油的油罐遇到明火时发生火灾而造成重大伤亡,通过不断优化改进,现在阻火器也用在输运易燃气体的管道网上,用于防止管道泄漏遇到明火在管道内形成爆燃火焰,进而避免由于激烈的化学反应和粗糙管壁的影响而使火焰急剧在管内传播转捩为爆轰,造成灾难性事故。工业用阻火器按火焰速度分为阻爆燃型阻火器和阻爆轰型阻火器,阻爆燃型阻火器能使蔓延的亚音速火焰发生淬熄,阻爆轰型阻火器能使蔓延的超音速火焰发生淬熄。优秀的工业用阻火器设计,可以应对高速爆燃火焰和爆轰火焰的威胁,避免火焰传播到其它设备中造成更大的灾难,有力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未出现爆燃火焰时,安装在管道中的阻火器会对可燃气输运造成一定的流动阻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输运成本,造成能量浪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通道阻火器,前段设置温度传感器,检测是否出现爆燃火焰,当没有爆燃火焰出现,可燃气在主管道中无障碍运输,当突发爆燃火焰,可将爆燃火焰“紧急输送”到另一系统进行处理,避免主管道中出现大量废气难以清理,降低下游可燃气的品质。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多通道阻火器,由主管道系统、分管道系统、壳体系统组成;
所述主管道系统由第一温度传感器和主管道组成,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主管道上,用于测定可燃气的温度。
所述分管道系统由第一分管道、第二分管道、第一截止阀、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分管道组成。第一分管道一端通过第一三通球阀与主管道连接,另一端通过壳体上的孔道伸入到水或其它难溶解甲烷的液体中;第二分管道一端连接第一截止阀伸入大气中,另一端通过壳体上的孔道伸入到水或其它难溶解甲烷的液体上方;第三分管道一端通过第二三通球阀与主管道连接,另一端通过壳体上的孔道伸入到水或其它难溶解甲烷的液体上方,壳体上的孔道和第二三通球阀之间还有填充区域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填充区域由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的物质填充而成,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测定可燃气的温度,第一分管道、第二分管道和第三分管道没有固定的相对位置。
所述壳体系统由泄爆阀、壳体、水或其它难溶解甲烷的液体、第二截止阀、入口管道、出口管道、第三截止阀、压力传感器和五个孔道组成。入口管道通过壳体上的孔道与壳体连接,所述入口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截止阀,用于控制水或其它难溶解甲烷的液体进入壳体,所述出口管道通过壳体上的孔道与壳体连接,出口管道上设置有第三截止阀,用于控制将吸收了二氧化碳的废液排出壳体。
进一步地,壳体系统上还布置有压力传感器;
泄爆阀设置于壳体一侧,当壳体内压力大于许用值,泄爆阀自动开启泄压,以保证壳体不被破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119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流沙脱困救援装置
- 下一篇:一种建筑用节能环保消防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