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柔性导电薄膜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10022.0 | 申请日: | 2017-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058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郑国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仓佩利斯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20 | 分类号: | H01B1/20;H01B1/24;H01B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苏州市太***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导电 薄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膜,尤其涉及一种柔性导电薄膜。
背景技术
目前平板显示器制作的需要,自从Badeker报道了通过热蒸发镉使之形成氧化镉透明导电薄膜以来,透明导电薄膜的研究与开发受到普遍重视。上世纪60年代、氧化铟锡成为透明导电膜的主体,之后又发展了金属基复合导电膜、铝掺杂氧化锌薄膜,90年代以来随着光电子产业的发展多组元透明导电氧化物材料、导电高分子膜以及其他透明导电材料应用而生。但是现有的导电薄膜的制备工艺复杂,生产条件苛刻,设备投资过高,同时导电薄膜普遍存在耐热性差的缺点,不能满足需求。
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特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柔性导电薄膜。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柔性导电薄膜,以聚氯乙烯树脂为原料,配方还包括纳米银线、间接载体、氧化铁、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和环氧大豆油,其组分按重量份计分别为:
优选地,所述间接载体为低密度聚乙烯。
优选地,所述纳米银线由丙三醇、硝酸银和氯化铵混合制得,所述丙三醇、硝酸银、氯化铵的重量比为2:1: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以聚氯乙烯树脂为原料,添加的低密度聚乙烯和环氧大豆油,能增加薄膜的柔软性,同时其它物质的添加,能增强薄膜的耐热性,性能稳定,组分配比科学合理,原料简单易得,满足行业的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柔性导电薄膜,以聚氯乙烯树脂为原料,配方还包括纳米银线、低密度聚乙烯、氧化铁、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和环氧大豆油,其组分按重量份计分别为:
纳米银线由3.6份丙三醇、1.8份硝酸银和1.8份氯化铵混合制得。
实施例2
一种柔性导电薄膜,以聚氯乙烯树脂为原料,配方还包括纳米银线、低密度聚乙烯、氧化铁、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和环氧大豆油,其组分按重量份计分别为:
纳米银线由4份丙三醇、2份硝酸银和2份氯化铵混合制得。
实施例3
一种柔性导电薄膜,以聚氯乙烯树脂为原料,配方还包括纳米银线、低密度聚乙烯、氧化铁、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和环氧大豆油,其组分按重量份计分别为:
纳米银线由5份丙三醇、2.5份硝酸银和2.5份氯化铵混合制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以聚氯乙烯树脂为原料,添加的低密度聚乙烯和环氧大豆油,能增加薄膜的柔软性,同时其它物质的添加,能增强薄膜的耐热性,性能稳定,组分配比科学合理,原料简单易得,满足行业的需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任何其他形式的限制,而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仓佩利斯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太仓佩利斯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100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