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速地铁隧道洞口处泄压孔缓冲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09075.0 | 申请日: | 2017-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871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车轮飞;付维纲;林昶隆;蔡崇庆;李小坤;刘俊;赵建伟;夏继豪;胡清华;朱毅;孙勋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14 | 分类号: | E21D9/14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2224 | 代理人: | 李佑宏 |
地址: | 43006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 地铁 隧道 洞口 处泄压孔 缓冲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隧道工程及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高速地铁隧道洞口处泄压孔缓冲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及技术的发展,很多城市地铁列车的运行速度也在逐渐提高:如某地铁线路的设计最高运行速度都达到了120km/h。地铁列车在地下空间内运行,运行速度超过100km/h时,许多在低速时可以忽略的问题,在高速时就变得逐渐明显。
高速地铁列车高速驶入隧道时在隧道洞口处引起的车内压力变化率和压力波动幅值过大问题,对列车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和旅客乘坐的舒适性及隧道周围环境、车站环境均有不良影响。地铁列车高速驶入隧道时乘客和列车司机出现耳膜不适等症状,,甚至出现间歇性耳聋等职业疾病。导致正式投入运营时,列车在进出隧道时多采用了“降速”运行,待进入隧道一段距离之后再逐渐加速,后匀速运行,这种地铁车辆的运营方式影响列车的通行效率,尤其是隧道长度较短时影响更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速地铁隧道洞口处泄压孔缓冲结构,在隧道入口40~60m范围内设置泄压孔结构缓冲段,缓解列车高速驶入隧道时在隧道洞口处对车内外压力波动影响,满足车内人员压力舒适性要求,提高列车通行效率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速地铁隧道洞口处泄压孔缓冲结构,包括在地下区间隧道洞口明挖段40~60m范围内分两段分别设置顶部泄压孔缓冲段和左右线隔墙泄压孔缓冲段;
其中,所述顶部泄压孔缓冲段为20~30m的单洞双线段,所述单洞双线段内设有明挖段U型槽顶盖板,所述明挖段U型槽顶盖板的顶部设有土建结构盖板,所述土建结构盖板上均匀设有多个与外界相通的顶盖板泄压孔;
所述左右线隔墙泄压孔缓冲段为20~30m的单洞单线段,所述单洞单线段的中间设有左右线中隔墙,在所述左右线中隔墙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左右线隔墙泄压孔;
所述顶盖板泄压孔和所述左右线隔墙泄压孔用于降低列车高速驶入所述地下区间隧道洞口时车内外压力波动。
进一步地,所述顶盖板泄压孔沿所述顶部泄压孔缓冲段的上端面呈多排多列阵列布置,且所述顶盖板泄压孔的开孔总面积大于等于所述顶部泄压孔缓冲段隧道断面面积的40%。
进一步地,所述左右线隔墙泄压孔沿所述左右线中隔墙上岗呈多排多列阵列布置,且所述的左右线隔墙泄压孔的开孔总面积大于等于所述左右线隔墙泄压孔缓冲段隧道断面面积的40%。
进一步地,所述顶部泄压孔缓冲段或左右线隔墙泄压孔缓冲段的长度大于等于三倍隧道水力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顶部泄压孔缓冲段或左右线隔墙泄压孔缓冲段的长度为20~30m。
进一步地,所述顶盖板泄压孔和所述左右线隔墙泄压孔为圆形或方形泄压孔。
进一步地,所述顶盖板泄压孔和所述左右线隔墙泄压孔的面积为 0.4~0.5m2。
进一步地,所述顶部泄压孔缓冲段与所述左右线隔墙泄压孔缓冲段之间设有第一分界。
进一步地,所述泄压孔缓冲结构与隧道主体之间设有第二分界。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高速地铁隧道洞口处泄压孔缓冲结构,在地下区间隧道洞口明挖段40~60m范围内采用泄压孔结构形式,能够降低列车高速驶入地下区间隧道洞口时车内外压力波动,满足车内人员压力舒适性要求。
(2)本发明的高速地铁隧道洞口处泄压孔缓冲结构,结构简单、实施方便、解决了以往列车驶入地下区间隧道时速度不能过高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列车运行效率,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高速地铁隧道洞口处泄压孔缓冲结构构涉及的隧道洞口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高速地铁隧道洞口处泄压孔缓冲结构构的纵断面示意图。
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1-地下区间隧道入口(出口)、2-明挖段U型槽顶盖板、3-顶盖板泄压孔、4-第一分界、5-左右线中隔墙、6-左右线隔墙泄压孔、7-第二分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090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