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头孢类抗生素的结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08553.6 | 申请日: | 2017-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025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军立;龚俊波;段志钢;张锁庆;王明波;穆军明;林兰兰;刘倩;张德江;王新辉;曹欢;臧飞;崔克娇;段素英;赵彬;李小瑞;宋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501/22 | 分类号: | C07D501/22;C07D501/1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众志华清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3 | 代理人: | 张明月 |
地址: | 050015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头孢类抗生素 设备利用率 工业化生产工艺 内酰胺类抗生素 粒度均匀 生产效率 短棒状 结晶釜 连续化 完整度 分装 晶型 收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头孢类抗生素的结晶方法,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工业化生产工艺领域,在2~4个结晶釜中连续进行;本发明具有连续化程度高、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适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优点,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和产品收率,得到的头孢类抗生素成品具有理想的短棒状晶型,且晶体完整度好、粒度均匀、纯度高、流动性好、便于分离、干燥和分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结晶方法,属于头孢类抗生素的工业化生产工艺领域。
背景技术
头孢类抗生素是一类半合成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抗菌作用,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细胞壁的合成,使细胞内容物膨胀至破裂溶解,从而达到杀菌作用。
目前,头孢类抗生素生产方法开始由原来的化学法改进为酶法,与传统的化学方法相比较,酶法合成无论从降低成本、简化工艺,还是从环境友好等方面考虑,都具有明显优势。酶法合成工艺已被专利文献广泛描述,由头孢母核与苯甘氨酸系列甲酯或其盐酸盐,在合成酶的催化下,生成头孢菌素粗品悬浮液,然后将酶从中分离,再进行结晶过程。
头孢类抗生素生产方法中的结晶过程通常采用间歇法结晶,如专利文献CN103805671B和专利文献CN102656274B公开的头孢氨苄生产过程中的结晶方法均为间歇法结晶,间歇法结晶过程中包括静态养晶步骤,但容易导致二次成核,晶体粒度分布不均,晶体形态不够理想(晶习不完善),存在分离效率不高、堆密度较低、流动性差的问题,不利于下游制剂的质量和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头孢类抗生素的结晶方法,能够使制备的头孢类抗生素具有理想的短棒状晶型、完整度好、粒度均匀、流动性好、纯度高,且能提高生产效率、产品收率,适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头孢类抗生素的结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2~4个结晶釜中连续进行,料液先进入的结晶釜的容积比后进入的结晶釜的容积小。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结晶釜为两个,先在一级结晶釜中进行,然后导入二级结晶釜中,一级结晶釜与二级结晶釜的容积比为1:2~5。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在一级结晶釜中加入水,持续搅拌并控制结晶温度,加入晶种,同时加入原料和氨水,使pH控制在出晶点以上;
B.将一级结晶釜的料液导入二级结晶釜,持续搅拌并控制结晶温度,再加入氨水,调节pH至等电点,反应结束后降温、过滤、干燥后得到头孢类抗生素成品。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原料为头孢菌素粗品料浆分离酶后用15~20%稀硫酸溶解得到,浓度为100~200mg/ml。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加入原料的流速为1500~4000L/h,结晶温度为25~45℃。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一级结晶釜中pH范围为2.9~4.0,二级结晶釜中pH范围为4.0~5.0。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当一级结晶釜中料液体积到达总容积的3/5~4/5时,开始将一级结晶釜的料液导入二级结晶釜,导入的流速控制在使料液体积不超过一级结晶釜总容积的4/5,且使原料加入完毕时一级结晶釜中仍有至少1/3体积的料液剩余。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反应结束后降温至15~25℃。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加入水和晶种的质量比为8~80:1,所述晶种为头孢类抗生素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大学,未经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085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