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00509.0 | 申请日: | 2017-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396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河野廉周;石桥裕贵;工藤纯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074 | 分类号: | B60R1/074;B60R1/0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黄纶伟;蔡丽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车门 后视镜 装置 | ||
1.一种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其中,镜壳(12)中装配有反射镜(11),在安装于前部侧门的镜座(13)上竖立设置有支轴(26),该支轴(26)穿入于所述镜壳(12)中,电动收纳单元(27)通过该支轴(26)被支承为转动自如,并且,电动收纳单元(27)被收纳在所述镜壳(12)内且与该镜壳(12)结合,该电动收纳单元(27)的至少一部分由马达外壳(35)和从上方覆盖该马达外壳(35)的马达罩(36)构成,电动马达(40)被收纳在所述马达外壳(35)和所述马达罩(36)之间并发挥使所述镜壳(12)在收纳位置和立起位置之间绕所述支轴(26)的轴线转动的动力,该电动马达(40)的马达机壳(42)以在与所述马达罩(36)之间夹有由弹性材料构成的缓冲件(43)的方式被夹持在所述马达外壳(35)和所述马达罩(36)之间,
所述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件(43)从所述马达罩(36)的内部安装至所述马达罩(36)与所述马达机壳(42)之间,
所述缓冲件(43)一体地具有:缓冲件主部(43a),其介于所述马达罩(36)和所述马达机壳(42)之间;以及贯穿轴部(43b),其贯穿在所述马达罩(36)上设置的贯穿孔(50)而向外部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贯穿轴部(43b)上一体地设置有环状的第1止水部(52),在所述缓冲件主部(43a)与所述马达罩(36)的内表面弹性抵接的状态下,该第1止水部(52)与所述马达机壳(42)的外表面弹性抵接,该第1止水部(52)形成为在外周具有在与所述马达罩(36)的外表面抵接时随着远离该外表面而直径变小的锥面(52a),并且该第1止水部(52)能够从所述马达罩(36)的内侧贯插到所述贯穿孔(50)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贯穿轴部(43b)上一体地设置有第2止水部(53),该第2止水部(53)呈环状突出以使其外表面与所述贯穿孔(50)的内表面弹性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马达罩(36)的内表面上一体地突出设置有环状的第3止水部(54),该第3止水部(54)在所述贯穿轴部(43b)的周围与所述缓冲件主部(43a)弹性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贯穿孔(50)的内端周缘部形成有锥状的被抵接面(55),在圆形的所述缓冲件主部(43a)上形成有与所述被抵接面(55)弹性抵接的锥状的抵接面(5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制锁有限公司,未经本田制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0050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