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TE系统间流量自适应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93703.0 | 申请日: | 2017-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919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大洋;杨文俊;陆庆杭;刘少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02 | 分类号: | H04W24/02;H04W24/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李官 |
地址: | 510623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te 系统 流量 自适应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LTE系统间流量自适应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基于当前业务与历史业务预测结果的匹配度,获取待分析数据源;基于所述待分析数据源,按照预定步长进行调整,获取当前互操作参数值。本发明提出LTE系统间流量自适应方法,通过历史业务的预测结果与当前业务的匹配度,结合优化目标进行调整,获取互操作参数值;利用获取的互操作参数值进行LTE系统的互操作,实现以让用户尽量驻留在LTE网络为目的。本发明所述方法基于历史数据进行动态评估,不需要依赖人工的优化经验,实现流量自适应调整,可以达到稳定的调整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LTE系统间流量自适应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4G-2G流量控制主要由LTE互操作参数进行控制,互操作参数在当前阶段的目的为尽量让数据用户驻留在LTE网络。目前4G-2G网络互操作参数的配置主要通过网络优化工程师根据近期指标进行评估,基于优化经验进行大概值进行采用静态配置。
现有互操作参数的优化存在以下缺点:
(1)对应业务模型不断变化的无线网络而言,依据近期指标评估一个静态值进行配置不合理。为应对不断变化的业务模型,评估的次数需要非常频繁,而数据量大难于评估,另外评估静态配置值在某些时段相对来说配置较高,容易引起指标的恶化,而在某些时段又相对配置过低,无法吸纳足够多的用户。
(2)基于人工优化经验进行大致的调整,过于依赖网优工程师优化经验,难于保障稳定的调整效果,无法根据历史大数据进行准确评估,存在一定的调整偏差。
(3)与此同时,无线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多网融合,网络优化工作量不断增大,将大部分精力放在网络的扩大和维护上,难于更多的抽出人员和时间去提升网络性能。
目前很多自动化参数调整研究局限于实时业务的变动作出相应的调整,未考虑历史优化大数据和实际参数调整效果,难于让网络指标性能最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LTE系统间流量自适应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LTE系统间流量自适应方法,包括:
基于当前业务与历史业务预测结果的匹配度,获取待分析数据源;
基于所述待分析数据源,按照预定步长进行调整,获取当前互操作参数值。
进一步,所述LTE系统间流量自适应方法还包括:
基于历史互操作参数、小区参数和历史调整效果参数,建立调整记录库;
基于所述调整记录库,利用遗传算法对所述当前互操作参数进行分析,以修正所述当前互操作参数值。
本发明提出LTE系统间流量自适应方法,通过历史业务的预测结果与当前业务的匹配度,结合优化目标进行调整,获取互操作参数值;利用获取的互操作参数值进行LTE系统的互操作,实现以让用户尽量驻留在LTE网络为目的。本发明所述方法基于历史数据进行动态评估,不需要依赖人工的优化经验,实现流量自适应调整,可以达到稳定的调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LTE系统间流量自适应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指标分值分布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LTE系统间流量自适应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937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