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点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92712.8 | 申请日: | 2017-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908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青木俊道;天方康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那科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3K11/11 | 分类号: | B23K11/11;B23K11/25;B23K11/31;B23K1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点焊 装置 | ||
点焊装置具备点焊枪和焊枪控制装置。焊枪控制装置包括:加压力控制部,其对加压力进行控制;位置控制部,其对电极的位置进行控制;以及判定部,其判定焊接的状态是否正常。位置控制部以使在通电前形成初始的加压力的电极的位置在通电后得以维持的方式控制电极驱动电动机。判定部获取加压力,基于加压力的变化倾向来判定焊接的状态是否正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点焊装置。
背景技术
在产品的制造工序中,已知的是,为了将金属的构件彼此接合而进行点焊。例如,在汽车的车身的制造中,为了将构件彼此固定而使用点焊。在汽车中,以提高燃烧消耗率为目的,车身不断轻量化。作为轻量化的方法,想到了利用轻的材质来形成要使用的构件。为了使车身轻,存在将以往的铁系的构件变更为铝系的构件的方法。在对铝系的构件进行接合时,存在激光焊接、摩擦搅拌接合以及利用粘接剂来进行接合的方法,而考虑到设备的成本或者接合位置的可靠性,通过点焊来进行接合的情况多。
在通过点焊对铝系的构件进行接合的情况下,与铁系的构件相比,存在要考虑的技术问题。例如,铝系的构件的导热性高,存在在焊接过程中热流失而被急剧冷却的情况。当构件被急剧冷却时,存在会在焊接部的内部产生裂纹的问题。
日本专利第3598683号公报中公开了利用焊枪来实施点焊时的电极的位置的控制方法。在该控制方法中,公开了以下内容:在通电过程中将焊接电极在压接方向上的位置控制为能够得到期望的质量的固定的位置。
发明内容
在点焊中,利用一对电极来夹持构件。然后,当向电极通电时,要接合的构件的边界部分熔融,熔核生成。当继续通电时,熔核生长,并且焊接部膨胀。在使用铝系的构件等的情况下,为了避免焊接部的急剧冷却,能够实施在通电过程中对构件施加高的加压力的控制。通过将加压力维持得高,能够抑制通电电阻的上升,来使焊接电流高效地集中于焊接部。
例如,如上述的日本专利文献所记载的那样,能够实施将电极的位置维持为固定的控制。但是,存在以下情况:在将电极的位置维持为固定的期间中,焊接电流变得大于期望的值。当焊接电流变大时,进入焊接部的热量变多,熔核的生长速度变得过快。在该情况下,存在加压力变得过高、最终焊接部裂开而产生迸溅的担忧。另外,上述的日本专利文献中公开了在加压力降低到规定的值时对加压力进行修正的控制。然而,在该控制中,想到了以下情况:尚未来得及进行加压力的修正,就在焊接部的内部产生裂纹等。
本发明的点焊装置具备点焊枪,其包括彼此相向地配置的一对电极以及对一对电极中的至少一方的电极进行驱动的电极驱动电动机;以及焊枪控制装置,其对点焊枪进行控制,其中,焊枪控制装置包括:加压力检测部,其检测一对电极施加于构件的加压力;加压力控制部,其对加压力进行控制;位置控制部,其对电极的位置进行控制;判定部,其判定在向电极通电的期间中焊接的状态是否正常;以及存储部,其存储与焊接有关的信息,加压力控制部以使在通电前施加于电极的加压力为预先决定的初始的加压力的方式控制电极驱动电动机,位置控制部以使在通电前形成初始的加压力的电极的位置在通电后得以维持的方式控制电极驱动电动机,判定部获取由加压力检测部检测出的加压力,基于加压力的变化倾向来判定焊接的状态是否正常,该变化倾向包括加压力增加时的加压力的斜率、加压力减少时的加压力的斜率以及加压力的最大值中的至少一个。
在上述发明中,存储部存储有加压力增加的期间中或加压力减少的期间中的加压力的大小上的加压力的斜率的判定范围,在预先决定的加压力的大小上的加压力的斜率脱离判定范围的情况下,判定部判定为焊接的状态异常。
在上述发明中,存储部存储有开始通电后的预先决定的时间上的加压力的斜率的判定范围,在开始通电后的预先决定的时间上的加压力的斜率脱离判定范围的情况下,判定部判定为焊接的状态异常。
在上述发明中,存储部按开始通电后的预先决定的时间间隔来存储加压力的斜率的判定范围,判定部每隔预先决定的时间间隔就判定加压力的斜率是否脱离判定范围,在加压力的斜率脱离判定范围的情况下判定为焊接的状态异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发那科株式会社,未经发那科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927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钢板点焊飞溅电流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子束加工机床运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