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交叉偏振转换光学器件及其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90812.7 | 申请日: | 2017-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057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岩;赵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27/00 | 分类号: | G02B27/00;G02B27/28;G02B5/30 |
代理公司: | 11309 北京亿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陈霁 |
地址: | 100048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叉 偏振 转换 光学 器件 及其 设计 方法 | ||
1.一种交叉偏振转换光学器件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方法包括:
固定介质层与“C”结构金属层的各参数不变,根据法珀共振理论计算金属光栅层的光栅周期与光栅宽度;
固定所述金属光栅层与所述“C”结构金属层的各参数不变,根据法珀共振理论计算所述介质层的厚度;
固定所述金属光栅层和所述介质层的各参数不变,根据法珀共振理论计算所述“C”结构单元的外半径、内半径、起始角度和终止角度;
调节所述“C”结构单元的外半径、内半径、起始角度或终止角度,各为多个不同值时,选择一组具有离散相位的“C”结构单元;
利用所述一组具有离散相位的“C”结构单元,设计所述“C”结构金属层的二维阵列;
由所述金属光栅层、所述介质层和所述“C”结构金属层组成所述交叉偏振转换光学器件,所述交叉偏振转换光学器件用于将入射的x偏振光转换成y偏振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x偏振光的频率为0.75THz。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结构金属层的材质采用金;所述介质层的材质采用硅半导体;所述金属光栅层的材质采用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介质层与“C”结构金属层的各参数不变,根据法珀共振理论计算金属光栅层的光栅周期与光栅宽度步骤中,计算得到所述金属光栅层的光栅周期为Λ=10μm,光栅宽度为w=4μm。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所述金属光栅层与所述“C”结构金属层的各参数不变,根据法珀共振理论计算所述介质层的厚度的步骤中,计算得到所述介质层的厚度为80μm。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所述金属光栅层和所述介质层的各参数不变,根据法珀共振理论计算所述“C”结构单元的外半径、内半径、起始角度和终止角度的步骤包括:选择所述“C”结构单元的厚度为40nm,计算得到所述“C”结构单元的外半径为R=35μm、内半径为r=25μm、起始角度为θstart=50°,终止角度为θstop=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所述“C”结构单元的外半径、内半径、起始角度或终止角度,各为多个不同值时,选择一组具有离散相位的“C”结构单元的步骤包括:根据法珀共振理论,选择8个不同的“C”结构单元,以使产生的8种y偏振光的振幅相同,相位变化以45度为梯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一组具有离散相位的“C”结构单元,设计所述“C”结构金属层的二维阵列的步骤包括:设定二维阵列的排布为方形阵列,包括128*128个所述“C”结构单元,相邻两个所述“C”结构单元的中心间距为80μ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由所述金属光栅层、所述介质层和所述“C”结构金属层组成所述交叉偏振转换光学器件的步骤中,所述交叉偏振转换光学器件为全息成像器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由所述金属光栅层、所述介质层和所述“C”结构金属层组成所述交叉偏振转换光学器件的步骤中,所述交叉偏振转换光学器件为聚焦透镜。
11.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方法设计的交叉偏振转换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偏振转换光学器件包括:
“C”结构金属层,包括二维阵列,由具有离散相位的多个“C”结构单元组成;
介质层;
金属光栅层;
所述交叉偏振转换光学器件用于将入射的x偏振光转换成y偏振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师范大学,未经首都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9081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