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堤组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86492.8 | 申请日: | 2017-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477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发明(设计)人: | 胡光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越道实业(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799 上海市青浦区华***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堤 组装 装置 | ||
一种河堤组装材料,包括两个平行的主体板,两个主体板的两端之间均由连接板连接,在连接板上开有至少一个孔,在两个主体板内连接有至少一个支撑板,支撑板的延伸方向与主体板的方向一致,支撑板上开有至少一个孔;两个主体板的一端外表面上各设有一个第一沟槽,两个主体板的另一端内表面上各设有一个第一卡块,第一卡块能卡紧第一沟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河堤构筑灵活简单,产品重量轻,减少施工人力,缩短施工时间,造价成本低,安全性高;河堤具有很高的稳固性,防止土壤流失,能美化河道,方便清洗河堤;解决了破坏山体开采岩石以及砍伐树木制作模板的问题,保护了生态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河堤组装装置,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河堤填筑施工技术是水利建设中的关键技术,要掌握河堤填筑施工的测量放线,着重搞好基础开挖、防洪坝填筑、边坡整修关键技术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将河堤填筑施工技术落到实处,达到为民造福的目的。
目前我国多采用土质河堤或者大块岩石和木模的混凝土河堤作为河道挡水建筑物。在现有河堤施工过程中,通常需要把河水抽干。采用大块岩石以及木模的混凝土河堤作为河道挡水建筑物时,开采岩石破坏了山体,为了制作模板砍伐树林,破坏了生态环境,同时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成本高,且现有河堤用大块岩石容易出现河堤塌方,易发安全事故。土质河堤具有对地基适应性强,运用安全和投资较少等特点。但是,土质河堤构筑采用测量放线-基础开挖-构筑堤坝的方式,过程复杂,消耗人力大。测量放线时要在工程施工前布设好测量控制网,将各控制点做成永久性的坐标桩和水平基准点桩,并采取相应保护措施,以防破坏。要做好三通一平,在工程施工前将给水排水管线,临时用电线路布设结束,以保证满足施工生产、生活需要。现场临时施工道路将沿工程周边布置,保证堤基不积水,并做好排水的相应措施。基础开挖阶段需要分段分层平均下挖,修边和清底,要反复检查位置是否准确,不能错挖或超挖,要求高,耗费人力和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河堤组装装置,以解决现有河堤填筑施工中破坏生态环境,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成本高,且易发安全事故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河堤组装装置,包括两个平行的主体板,两个所述主体板的两端之间均由连接板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上开有至少一个孔,在两个所述主体板内连接有至少一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延伸方向与主体板的方向一致,所述支撑板上开有至少一个孔;两个所述主体板的一端外表面上各设有一个第一沟槽,两个所述主体板的另一端内表面上各设有一个第一卡块,第一卡块能卡紧第一沟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该河堤组装材料组装方便快速,可根据地形地势或使用需要进行组装,不需要将河水抽干,直接可以插入河水中然后灌注混凝土。具体利用第一卡块卡紧相邻主体板上的第一沟槽进行组合。主体板为河底的构筑提供支撑的阻挡,可以向主体板中浇筑水泥或混凝土,河堤建设快速方便。组装材料的高度和厚度可根据实际河道施工需要进行生产,具有很高的灵活性。支撑板能进一步提供支撑,提高河堤的耐用性、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混凝土能从支撑板中的孔进行分流达到整体灌装,达到一体成型,河堤更加牢固。整个河堤组装材料的内部空间大小适合,进行适量混凝土的浇筑,且保证了整个构筑体系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两个相邻的所述支撑板之间连接有支撑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条进一步为该河堤组装材料的内部结构提供支撑,进一步保证浇筑混凝土时的结构稳定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的横截面为平面型、V字型或弧形,优选V字型或弧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V字型或弧形的支撑板利于后期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灌流到其他空间,保证了混凝土浇筑充分并均匀分布,构成一体的牢固河堤。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盖板,盖板包括密封板和连接在密封板同一侧面两端的卡板,在卡板内侧设有卡齿,卡齿能卡紧第一沟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越道实业(上海)有限公司,未经越道实业(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864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