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GoogleGlass的目标识别增强现实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78141.2 | 申请日: | 2017-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639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陈杰;陈玥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1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googleglass 目标 识别 增强 现实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智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GoogleGlass的智能目标识别增强现实系统。
背景技术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是当前最热门的技术。随着社会信息化和科技化的发展,安全问题也层出不穷。传统的基于IC卡和密码的身份鉴别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快速、高效、安全的身份鉴别技术的需求。而计算机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的飞速发展使得利用人体本身的生物特征来鉴别个人身份的方式备受关注。生物特征的识别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相结合的识别技术,生物特征包括人体的生理特征(如指纹、虹膜、人脸等)和行为特征(如笔迹、声音、步态等)。相较其他识别方法,由于人脸识别无侵害、易采集、直观而且具有唯一性,不易被复制,使其成为最易被接受的识别方法,也因此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
目标识别技术在学术界已经研究较多,但是利用可穿戴设备(例如GoogleGlass)的增强现实技术实现对人脸的识别检测是一个新的应用方式,国内目前在这方面的应用较少。在军事应用方面,未来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战术单兵如何利用自身装备实时快速准确地获取目标信息是取得战斗胜利的关键所在,目前的战术单兵武器装备无法满足智慧战术单兵的信息获取需求。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基于以上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GoogleGlass的智能目标识别增强现实系统,用于智慧单兵系统的构建。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基于GoogleGlass的智能目标识别增强现实系统包括目标识别分系统、信息传输分系统和拍照显示分系统,其中,目标识别分系统部署在PC上,实现对目标图片的处理和识别,目标识别分系统从拍照显示分系统接收目标图片,对目标图片进行处理和识别,并将识别结果返回至拍照显示分系统;拍照显示分系统部署在GoogleGlass上,实现对目标进行拍照和目标识别结果在眼镜上叠加显示,拍照显示分系统对目标进行拍照,将目标图片发送至目标识别分系统并从目标识别分系统接收识别结果,并将目标照片和识别结果叠加显示;信息传输分系统利用MQTT协议在目标识别分系统与拍照显示分系统之间建立连接,MQTT服务器部署在PC上,MQTT客户端部署在PC和GoogleGlass上,经由无线网络实现信息的发送、传输和接收。
有益效果:本发明首次将GoogleGlass的增强现实技术引入到军用智能战术单兵系统构建中,实现了通过智能眼镜拍摄场景中的目标,经由无线网络在后端PC上快速识别,并将姓名等信息传送到智能眼镜叠加显示的功能,达到了通过智能眼镜实时查询目标人物相关信息的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显著优点:
(1)智能化:能够根据用户的第一人称视角,智能地显示用户关注的人物身份等信息。
(2)便携化:解放用户双手,使目标识别的应用场景得到了极大扩展,可在不影响本身工作的基础上进行身份识别验证等功能。这一优点在需要携带大量装备的单兵用户方面尤为明显。
(3)效率高:可以根据战术单兵需要随时随地对其关心的目标人物进行识别和检测,识别时间为毫秒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整体架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目标识别分系统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的目标识别分系统界面截图;
图4是本发明的信息传输分系统数据流图;
图5是本发明的拍照显示分系统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的硬件环境组成图;
图7是使用本发明的增强显示系统的操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781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