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61229.3 | 申请日: | 2017-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741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文;李佳煜;姜彦;蒋姗;丁永红;俞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293/00 | 分类号: | C08F293/00;C08F220/14;C08F8/12;C08J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疏水 表面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功能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水滴模板法的大致过程为,具有挥发性的溶剂在挥发的时候,体系会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使聚合物溶液的表面温度迅速下降,进而使得水蒸气在聚合物溶液表面发生凝结,当溶剂几乎全部挥发完全以后,聚合物就会固定住表面的小水滴,最后当剩下的溶剂和水完全挥发后,聚合物表面就会剩下和水滴形状相互补的多孔结构。
两亲性聚合物是指同一大分子既有亲油性又有亲水性的一类聚合物,由于其特殊的两亲性,成为高分子研究方面的热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具体操作为:
(1)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制备大分子引发剂PS-Br
在保护气氛下,将bpy、CuCl、2-溴代异丁酸乙酯、苯乙烯混合充分后进行水热反应,反应后降温并提纯得到大分子引发剂PS-Br,
作为优选:2-溴代异丁酸乙酯用微量进样器加入,以保证体系中无水无氧来成功引发聚合,降低对聚合物的影响,
其中,水热反应为120℃下反应12小时,
反应后采用冰盐浴浸泡的方式降温,
提纯操作为,向反应所得体系中加入四氢呋喃超声溶解,过碱性氧化铝柱淋洗,以甲醇为沉淀剂沉淀产物,抽滤,干燥;
(2)制备嵌段共聚物苯乙烯-b-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S-b-PMMA)
将步骤(1)中得到的大分子引发剂PS-Br与bpy、CuCl、DMF、MMA混合充分,升温反应后降温,提纯得到嵌段共聚物苯乙烯-b-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大分子引发剂PS-Br和甲基丙烯酸甲酯构成的引发体系为原子转移自由基体系,可以直接在苯乙烯表面原位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
其中,PS-Br、CuCl与bpy的质量比为100:1:5,
升温反应为,90℃下反应8小时,
反应后采用冰盐浴浸泡的方式降温,
提纯操作为,将降温后的体系过柱淋洗,以甲醇为沉淀剂沉淀产物,抽滤,干燥;
(3)制备疏水表面调节剂聚苯乙烯-b-聚甲基丙烯酸(PS-b-PMAA)
将步骤(2)中得到的嵌段共聚物苯乙烯-b-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与浓盐酸、1,4-二氧六环混合充分后升温反应,提纯得到两亲性共聚物PS-b-PMAA,
其中,嵌段共聚物苯乙烯-b-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4-二氧六环、浓盐酸的质量比为 1:40:5,
升温反应为,90℃下反应24小时,
提纯操作为,以甲醇为沉淀剂沉淀产物,抽滤,干燥;
(4)制备疏水表面
将步骤(3)得到的聚苯乙烯-b-聚甲基丙烯酸加入二硫化碳中混合充分,再均匀地涂覆在玻璃片表面,待二硫化碳完全挥发后浸泡在硅油中,取出擦去表面硅油,即得到疏水表面,
其中,聚苯乙烯-b-聚甲基丙烯酸与二硫化碳的质量比为1:5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利用ATRP法制备大分子引发剂,再以此为引发剂采用相同的方法制备嵌段共聚物PS-b-PMMA,然后再将其水解制备两亲性共聚物PS-b-PMAA,然后将其配成溶液涂覆在玻璃片表面,干燥后得到多孔结构,最后将其浸泡在硅油中获得一种疏水表面;
由于形成多孔结构的两亲性聚合物一端亲水、一端疏水,该两亲性聚合物与溶剂二硫化碳混合时,因二硫化碳为油相,导致两亲性聚合物在形成孔洞的过程中呈现出亲油基团向内、亲水基团向外的趋势,即内部亲油、外部亲水(“内部”指孔洞内,“外部”大致是指的孔结构的边缘、孔洞与孔洞间的连接处);当灌注硅油后,由于亲和作用孔洞会向内收缩,从而将硅油包覆得更加紧密,相比于普通的聚合物锁油能力更强,降低了硅油的流失速度,延长了疏水表面的工作寿命;
本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聚合物表面的疏水性,且反应条件温和,安全性高,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步骤(1)和步骤(2)中制备产物的红外光谱图对比;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步骤(2)和步骤(3)中制备产物的红外光谱图对比;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步骤(4)中,聚苯乙烯-b-聚甲基丙烯酸按不同浓度与二硫化碳混合、成膜后的偏光结果分析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步骤(4)中,聚苯乙烯-b-聚甲基丙烯酸按25mg/mL的浓度与二硫化碳混合、成膜后的电镜扫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612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