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良好热加工性能的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60745.4 | 申请日: | 2017-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756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8 |
发明(设计)人: | 梁文;刘斌;刘永前;王俊霖;赵江涛;胡俊;王立新;魏兵;刘昌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4 | 分类号: | C22C38/04;C22C38/02;C22C38/14;C21D8/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胡镇西 |
地址: | 43008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板 热加工 钢板力学性能 焊接性能 碳当量 延伸率 加热 制造 屈服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良好热加工性能的钢板及其制造方法,该钢板中化学成分及其重量百分含量为:C:0.13%~0.17%,Si:0.3%~0.6%,Mn:1.30%~1.60%,P:≤0.015%,S:≤0.005%,Ti:≤0.02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该具有良好热加工性能的钢板的碳当量Ceq=C+Mn/6+(Cr+V+Mo)/5+(Cu+Ni)/15≤0.4%。本发明的钢板力学性能满足屈服强度ReL:425~450MPa,抗拉强度Rm:568~584MPa,延伸率A:25~28%;而且钢板在850℃加热35min后,抗拉强度Rm下降值≤16MPa,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板及其制造工艺,具体地指一种具有良好热加工性能的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汽车零部件生产行业中所用的钢板大多为12~16mm厚的低合金钢板,采用冷冲压工艺时成形压力大、成形后回弹大、易开裂,因此一般采用热加工工艺进行成形。然而,采用热加工工艺时,加热温度高达800℃,保温一定时间后,其细晶、析出、组织等强化效果均逐步失效,导致其强度大幅度下降,下降值一般达到100MPa以上,严重时甚至达到150MPa,导致热加工前后钢板的性能区别非常大,严重影响了产品的正常使用。
目前,国内外具有良好热加工性能的钢材一般为工具钢、不锈钢等产品,这些产品添加的合金元素多,碳当量很高,不但价格高,而且严重影响其焊接性能,不具备大批量使用的条件。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具有良好热加工性能、性价比高的产品,来满足热加工行业的特殊化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热加工性能的钢板及其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所得钢板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而且性价比高、易焊接,满足热加工行业的特殊化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有良好热加工性能的钢板,该钢板中化学成分及其重量百分含量为:C:0.13%~0.17%,Si:0.3%~0.6%,Mn:1.30%~1.60%,P≤0.015%,S≤0.005%,Ti≤0.02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所述的钢板在热轧态的力学性能为:屈服强度ReL:425~450MPa,抗拉强度Rm:568~584MPa,延伸率A:25~28%;所述的钢板在850℃加热35min后,抗拉强度Rm下降值≤16MPa。
优选地,所述的具有良好热加工性能的钢板,该钢板中化学成分及其重量百分含量为:C:0.14%~0.16%,Si:0.4%~0.5%,Mn:1.30%~1.60%,P≤0.014%,S≤0.004%,Ti≤0.01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所述的钢板在热轧态的力学性能为:屈服强度ReL:425~450MPa,抗拉强度Rm:568~584MPa,延伸率A:25~28%;所述的钢板在850℃加热35min后,抗拉强度Rm下降值≤16MPa。
最佳地,所述的具有良好热加工性能的钢板,该钢板中化学成分及其重量百分含量为:C:0.14%~0.15%,Si:0.3%~0.4%,Mn:1.30%~1.40%,P≤0.012%,S≤0.004%,Ti≤0.013%,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所述的钢板在热轧态的力学性能为:屈服强度ReL:425~450MPa,抗拉强度Rm:568~584MPa,延伸率A:25~28%;所述的钢板在850℃加热35min后,抗拉强度Rm下降值≤16MPa。
进一步地,所述具有良好热加工性能的钢板的碳当量Ceq=C+Mn/6+(Cr+V+Mo)/5+(Cu+Ni)/15≤0.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607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