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珠光体高韧性球墨铸铁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52148.7 | 申请日: | 2017-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874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安;魏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市万鑫铸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7/10 | 分类号: | C22C37/10;C22C37/08;C22C37/04;C21D1/30;C21D1/10;C21D5/00;C23C8/32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43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珠光体 韧性 球墨铸铁 及其 表面 处理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高珠光体高韧性球墨铸铁,涉及球墨铸铁技术领域。包括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如下:C:3.3~3.4%,Si:2.1~2.6%,Mn:0.3~0.6%;Al:3.5~4.5%,Bi:1.5~2.5%,Mo:1.3~2.5%,Cu:0.4~0.8%,Cr:2.63~3.92%,Zr:0.63~0.92%、Ba:1.63~1.92%,Mg:0.06~0.09%,Ni:0.17~0.73%,V:0.032~0.081%,Zn:0.12~0.21%,As:0.012~0.021%,Re:0.03~0.05%,P<0.06,S<0.02,其余为Fe。本发明经过处理后球墨铸铁件表面硬度可达900HV,脆性2级。低温气体碳氮共渗同样可以明显提高球墨铸铁件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共渗温度一般为530~570℃;在球墨铸铁件表面获得非常高的硬度而心部仍保持一定韧性,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球墨铸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高珠光体高韧性球墨铸铁。
背景技术
珠光体球墨铸铁(Pearlite heat-resisting steel)基体组织中珠光体占80%以上的球墨铸铁(简称球铁)。中国国家标准中QT600-2,QT700—2,QT800-2三种牌号球铁属于这一类型。这类球铁通常采用正火处理获得,也可用加入合金元素并配合工艺措施获得。主要用于制造要求强度较高,具有一定疲劳强度和耐磨性能的零件,如柴油机曲轴、连杆等。
基体组织中珠光体占80%以上的球墨铸铁(简称球铁)。这类球铁通常采用正火处理获得,也可用加入合金元素并配合工艺措施获得。主要用于制造要求强度较高,具有一定疲劳强度和耐磨性能的零件,如柴油机曲轴、连杆等。
石墨的形态和金屈基体组织对其韧性有很大的影响。(1)石墨形态的影响。在金属基体组织合格条件下,石墨形态对仲长率和冲击值影响极大,片状石墨严重割裂了金属基体,其尖角处应力集中,因此片状石墨铸铁呈脆性,冲击值很低,强度被大大削弱;而球墨铸铁不同,只要集体组织合格,球化率越高则韧性越好。(2)基体组织的影响。珠光体球铁的集体组织以珠光体为主,余为铁素体。渗碳体和磷共晶是有害组织,一般控制在3%和1%以下。铁素体含景越高,则韧性越好;珠光体含景越高,强度和硬度就越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高珠光体高韧性球墨铸铁,通过经过处理后球墨铸铁件表面硬度可达900HV,脆性2级,低温气体碳氮共渗同样可以明显提高球墨铸铁件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共渗温度一般为530~570℃;在球墨铸铁件表面获得非常高的硬度而心部仍保持一定韧性,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高珠光体高韧性球墨铸铁,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如下:C:3.3~3.4%,Si:2.1~2.6%,Mn:0.3~0.6%;Al:3.5~4.5%,Bi:1.5~2.5%,Mo:1.3~2.5%,Cu:0.4~0.8%,Cr:2.63~3.92%,Zr:0.63~0.92%、Ba:1.63~1.92%,Mg:0.06~0.09%,Ni:0.17~0.73%,V:0.032~0.081%,Zn:0.12~0.21%,As:0.012~0.021%,Re:0.03~0.05%,P<0.06,S<0.02,其余为Fe。
高珠光体高韧性球墨铸铁的表面处理工艺,包括如下过程:
SS01球墨铸铁进行退火消除应力;
SS02完成SS01步骤后,进行氮基气体软氮化与高频淬火复合热处理;
气体软氮化工艺如下:处理温度560℃~580℃,处理时间1.8h~2.8h,气体为N2+NH3+CO2;冷却条件:气冷;
气体软氮化后的高频淬火工艺:处理温度160℃~280℃×2.8h~3.8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市万鑫铸造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市万鑫铸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521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