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羊肚菌室内栽培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52081.7 | 申请日: | 2017-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392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罗金洲;杨燕;万鹏;彭贵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菌之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张帆 |
地址: | 61133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羊 室内 栽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羊肚菌室内栽培的方法。
背景技术
羊肚菌(Morchellaconica)俗称羊雀菌、包谷菌、麻子菌、狼肚,属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盘菌纲(Discomyce2tes),盘菌目(Pezizales),羊肚菌科(Morchellaceae),羊肚菌属(Morchella)。由于其菌盖是一个布满凹陷和棱脊的网状体,形状似羊肚而得名。羊肚菌肉质脆嫩,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多糖、脂肪酸,其营养价值较高,是世界公认的珍贵食用真菌。在欧洲各地,羊肚菌以其鲜美的味道被认为是仅次于块菌的美味食用菌,北美人同样认为它是食用菌中的佳品。羊肚菌在我国最早被收载于《本草纲目》,中医以其子实体入药,因性平味甘,故具有健脾、化痰理气、益肠消食等功效。
自20世纪后期至今,广大羊肚菌爱好者对羊肚菌的生理、生化、菌种配方、栽培料配方以及栽培管理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国内已经完全实现羊肚菌的大田仿野生栽培,每亩地产量在50-300千克,产值1万至3万元。
仿野生栽培就是在自然气候条件下,将羊肚菌的种子播种在耕作过的土壤中,搭盖遮阳棚,经过4-6个月的自然生长采收成熟的子实体。此方法虽能成功收获到子实体,但是存在以下几个缺点:
1、周期比较长:最短的时间要4个月开始采收,最长的达6个月之久;
2、气候条件影响变化大:自然条件下气温、雨水随气候变化波动大,人工无法控制;
3、一年只能种一季:羊肚菌属于中低温变温菇类,仿野生栽培需要利用冬季低温期的刺激才能顺利出菇;
4、不能连作:羊肚菌每年需要换地种植,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5、鲜货供应时间短:羊肚菌鲜货供应在每年3-6月份,其他时间只有干货。
因此为了羊肚菌资源的持续利用,提高羊肚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发明羊肚菌的室内设施化栽培方法是迫切的。通过对羊肚菌室内设施化栽培方法进行探索研究,以期利用设施化栽培来提高羊肚菌产量,解决其产量低、周期长等诸多问题,为羊肚菌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羊肚菌室内栽培方法,可有效的提高羊肚菌产量、缩短栽培周期。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羊肚菌室内栽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羊肚菌菌种的制备:按原料总重量的百分含量计,取如下原料:65-70%小麦、1-3%石灰、25-30%稻壳、1%石膏和1%过磷酸钙;首先将小麦与石灰混合,并加入水中浸泡,捞出小麦并沥干,得到含水率为50-55%的小麦,然后将稻壳加入水中浸泡,捞出稻壳并沥干,得到含水率为50-55%的稻壳,将浸泡处理得到的小麦、稻壳与石膏以及过磷酸钙加入菌种罐中并密封,在压力为0.13-0.14MPa,温度为123-125℃条件下灭菌3-4h,冷却至23-25℃后接入羊肚菌子实体的组织块,并在20-22℃温度条件下,培养15-18d,得到羊肚菌菌种;
B、布设栽培房:栽培房的墙体采用保温板,栽培房内设置多层出菇架,每层安装有灯带,栽培房内温度控制在5-20℃,湿度控制在90-95%;
C、菌丝培养:在培养盆中底部加入5-7cm厚的腐殖土,再将步骤A中得到的羊肚菌菌种捣碎至粒径为1-2cm,并在腐殖土上均匀平铺厚度为1-2cm捣碎后的羊肚菌菌种,再在羊肚菌菌种上均匀平铺一层厚度为2-3cm的腐殖土,最后将培养盆均匀摆放于出菇架上,并在避光条件下,温度控制在15-18℃,湿度控制在60-65%进行培养,当培养至最上层腐殖土上的菌丝长度为8-10cm时,在菌丝上摆放有营养料的营养袋,营养袋上设有开口,开口紧贴于最上层腐殖土表面的菌丝,继续培养15-20d,拿掉营养袋,进行出菇管理;
D、出菇管理
在步骤C中菌丝上拿掉营养袋后,进行避光培养,栽培房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保持在2000-3000ppm,空气湿度保持在80-85%,培养盆内的腐殖土湿度保持65-70%,其中在栽培房夜间时,将温度控制在5-8℃,白天将温度控制在10-12℃,培养7-10d,形成原基,接着将温度控制在10-12℃,二氧化碳浓度保持在1000ppm以下,空气湿度维持在85-90%,每天光照8h,培养7-10d后原基扭结分化形成菇蕾,然后再将温度控制在14-16℃,二氧化碳浓度保持在1000ppm以下,空气湿度控制在85-90%,培养15-20d后,即可采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菌之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菌之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520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竹荪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黑木耳的栽培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