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优质稻的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44692.7 | 申请日: | 2017-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266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段克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段克友 |
主分类号: | A01G22/22 | 分类号: | A01G22/22;A01C21/00;A01G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蓄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44 | 代理人: | 孙巍 |
地址: | 421200 湖南省衡***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施肥 水层管理 育苗 种植 高产 水源 带蘖壮秧 动态技术 高产品种 科学配方 米质优良 农药残留 秧苗培育 有效减少 育苗技术 种子选取 病虫害防治 病虫草 收获期 有效地 选种 缓苗 整合 插秧 混杂 晾晒 整地 播种 保证 水稻 农药 生长 收获 防治 培育 污染 优化 基地 统一 管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优质稻的种植方法,种植方法如下:(1)基地选取;(2)种子选取;(3)播种准备;(4)秧苗培育;(5)本田整地、插秧;(6)施肥。本发明整合各项动态技术,集选种、育苗、摆栽、施肥、水源、水层管理、病虫草的防治等一系列优化措施为一体;统一育苗,有效地解决优质高产品种管理难,收获期不集中的问题;科学的人工摆栽育苗技术,不伤根、不缓苗,直接进入生长;科学配方施肥和病虫害防治,保证水稻优质高产;无污染的水源和水层管理,保证米质优良;农药的科学合理使用,有效减少产品农药残留,达到优质;合理的收获及晾晒方式,避免造成混杂和污染;培育得到带蘖壮秧,促优质高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优质稻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保健意识的日益增强,对稻米品质和安全要求越来越高。提高稻米品质和安全性,是扩大稻米这一商品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的前提,因此,加快我国水稻生产发展,特别是以优化水稻为基础的品质结构和区域结构的产业化发展,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长期以来,一些地区由于长期缺粮,水稻生产的主要目标是追求高产,忽视了质量,造成了水稻生产高产不优质的现状。对一些地方优质稻精心培育和种植,可以优化水稻品种和品质结构,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增强综合生产和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当地农民增收。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优质稻的种植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优质稻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基地选取:
a.灌溉条件好:基地水稻生产有充足的水源保证,排灌设施健全,灌溉用水清洁度高,符合GB5084-92的要求;
b.土壤条件好:土壤耕层深厚,较肥沃,土壤中性偏酸,具有较好的水稻土结构,通透性良好,保水保肥力较强,土壤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的要求;
c.空气质量好:远离工业开发区,周边无大型企业废物排放,空气质量符合GB3095-1996的要求;
(2)种子选取:选择抗病、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高产稳产、品质优良的云恢290或滇屯502水稻品种;
(3)播种准备:种子播种前晒2-4天,用强氯精500倍液浸泡15-18小时消毒灭菌,经清水洗净后再浸泡3-5天,进行催芽至粉嘴;育种的营养土每亩用过筛的肥沃土壤90-100公斤、腐熟过筛的有机肥6-8公斤、过磷酸钙2-4公斤、敌克松粉剂13-15克、硫磺粉120-140克、水适量,充分拌和均匀,手捏成团落地能散,营养土中严禁掺入尿素和其它氮素化肥;
(4)秧苗培育:
a.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肥沃、疏松的蔬菜地或旱地作苗床地,增施腐熟有机肥;
b.将苗床培肥、整理、压平,按每平方米地用12-14公斤腐熟的农家肥,深翻入土,于播种前10-14天每平方米施用过磷酸钙160-180克,尿素50-70克,硫酸钾40-60克,混拌均匀,翻耕于土下15-18厘米;播种前浇足底水,浇透水的标准是3-7cm土层内处于水分饱和状态,即土壤湿透但没有积水;
c.使用水稻“旱育保姆”,以每公斤“旱育保姆”包衣3-4公斤谷种的比例放入后立即搅拌均匀,将包好的种子立即均匀播撒,覆盖细土,然后按4-5尺间距插上直立的竹片,在竹片上盖膜保温,保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段克友,未经段克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446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北方低山丘陵地区轮作种植方法
- 下一篇:一种鸭稻同养的培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