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药品封装生产线用胶塞异物检测剔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41716.3 | 申请日: | 2017-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424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程安若;程逸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逸豪 |
主分类号: | B07C5/34 | 分类号: | B07C5/34;B07C5/02;B07C5/36;B08B6/00;B08B5/04 |
代理公司: | 42103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焦磊 |
地址: | 443000 湖北省宜昌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药品 封装 生产线 用胶塞 异物 检测 剔除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药品封装生产线用胶塞异物检测剔除装置,它包括位于振动上塞器上的螺旋风管吸附装置,位于胶塞输送轨道上的静电吸附装置和负压吸附装置,位于胶塞输送轨道上的成像检测与剔除装置;本发明将可能粘附有胶丝、胶屑、胶皮、毛发和纤维等各类异物及粘附异物的胶塞剔除在药品封装前,达到控制药品中异物污染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品封装生产线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药品封装生产线用胶塞异物检测剔除装置。
背景技术
药品作为治病救人的特殊商品,其生产环境、制造过程、人员等都有极其严格的要求,以防止异物、菌类带入药物。
药物中异物主要来源于药物本身、药用包装材料和药品分装过程,其中药用包装材料对药品中异物的引入有重要影响。瓶、塞和铝盖被称作药用包装三要素,相较而言,作为药物包装容器的瓶子带入异物的几率要小些,一是因为玻璃瓶为高温制造,表面张力低、不易粘附异物,其二是玻璃容器会经过逐只清洗、烘干,易于洁净,而铝盖由于不与药物直接接触故引入药物的几率也极低,因而作为高分子材料制造的胶塞,就成为了药物异物的主要来源。这是由橡胶塞特点决定的,其一,作为高分子材料,橡胶胶塞表面体身就具有一定的粘性;其二橡胶塞作为不良导体易产生静电且不易释放,因而会产生静电吸附;其三,胶塞生产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生产周期长、环节多的特点,故易产生污染;其四,为满足胶塞的上机性能,会对胶塞表面进行硅化处理,这种“游离”的硅油也会粘附异物;其五,药厂在对胶塞清洗时采用滚筒式清洗机集中清洗方式,每次清洗少则几万只、多则二十多万只,因此胶塞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胶丝、胶屑、胶片和混入的毛发、纤维等异物根本无法有效去除,因此,这些粘附于胶塞与药物接触表面的异物会在药品封装时进入瓶内。
这些异物的进入给药品质量和人们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同时,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药品中异物问题被病人投诉的频次激增,为此,不少制药企业加强对封装药品的检查控制,如对封装药品配置放大目测装置、成像检测系统等检测手段以进行出厂前的质量控制。由于这些技术均在药品封装后进行检测,异物进入药粉后可能被掩埋、或胶丝、胶屑等则可能粘于胶塞型腔而难以发现,但这些异物会在运输过程或药物被溶解而脱落至药物或在药液中而显现,因此,通过对封装后药品的检测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药品中的异物问题。
鉴于药品中的外源性异物基本来源于药品用内包装材料的事实,特别是主要来源于胶塞,因此有必要针对胶塞为药品异物主要来源的情况,设计一种药品封装生产线用胶塞异物检测剔除装置,将可能粘附有胶丝、胶屑、胶皮、毛发和纤维等各类异物及粘附异物的胶塞剔除在药品封装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药品封装生产线用胶塞异物检测剔除装置,将可能粘附有胶丝、胶屑、胶皮、毛发和纤维等各类异物及粘附异物的胶塞剔除在药品封装前,达到控制药品中异物污染的目的。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药品封装生产线用胶塞异物检测剔除装置,它包括位于振动上塞器上的螺旋风管吸附装置,位于胶塞输送轨道上的静电吸附装置和负压吸附装置,位于胶塞输送轨道上的成像检测与剔除装置。
优选地,所述振动上塞器包括位于底部的振动电机,所述振动电机上方设有呈空心圆台形结构的振动盘,所述振动盘内侧壁设有螺旋轨道,所述螺旋轨道内设有螺旋风管吸附装置。
优选地,所述螺旋轨道由下至上螺旋半径逐渐增大,所述螺旋风管吸附装置包括由下至上螺旋半径逐渐增大的螺旋风管,所述螺旋风管输出端与抽真空泵连接,所述螺旋风管表面开设有多个吸附口,所述吸附口为孔状或直线或折线或曲线槽口形状。
优选地,所述静电吸附装置包括布置于胶塞输送轨道上方或侧方的多个静电吸附辊,所述静电吸附辊上带有高压静电。
优选地,所述静电吸附辊数量为多个,其中一部分静电吸附辊沿着平行于胶塞输送轨道输送方向布置,另一部分静电吸附辊沿着垂直于胶塞输送轨道输送方向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逸豪,未经程逸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417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