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兼具有抗菌和消炎效果的高强度创伤敷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36039.6 | 申请日: | 2017-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691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静;于翔;王燕玲;王延伟;赵珂;张雅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L26/00 | 分类号: | A61L26/00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张真真;张志军 |
地址: | 451191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兼具 抗菌 消炎 效果 强度 创伤 敷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兼具有抗菌和消炎效果的高强度创伤敷料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兼具有抗菌和消炎效果的创伤敷料主要包括是在敷料中分别负载了具有抗菌效果的羧甲基壳聚糖锌及消炎效果的负载消炎药物的壳聚糖微球,其中的锌离子和消炎药物能够缓释达到长效的抗菌和消炎效果;此外,本敷料的基体是由壳聚糖和PEGDA形成的复合凝胶,解决了单一凝胶力学性能较差,易碎的问题。本发明制备的创伤敷料制备成本低廉,原料来源广泛,敷料的成胶性能好,具有良好的抗菌和消炎效果,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创伤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兼具有抗菌和消炎效果的高强度创伤敷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目前,由烧伤、烫伤、擦伤、溃烂所导致的伤口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由于皮肤的表层细胞的抵抗能力较低,发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氏菌容易在创伤部位生长和繁殖,若不及时处理,很可能会引起伤口的感染,引起并发症,造成创伤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此外,伤口被细菌感染后,较难愈合,因而伤口出现后,需要对伤口及时处理。传统的处理方式是在伤口包裹无菌纱布,其成本较低,且有一定的阻止细菌向伤口扩散的效果,但是当纱布使用时间较长时,或者伤口有脓液流出时,纱布易与伤口黏连在一起,当更换纱布时,容易牵连伤口,对伤口造成二次创伤,不利于伤口的愈合。
1962年温特博士的研究证明,适宜的湿性条件下伤口更易于愈合,发表了现代伤口愈合的基础性理论。这一实验结论不仅为现代湿润创面处理理论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促进了湿性伤口愈合在护理技术方面的应用。基于这一理论,能提供湿性条件的伤口护理敷料被广泛开发利用,其中以凝胶类和水胶体类护理敷料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
中国专利CN 102675651公开了一种壳聚糖水凝胶敷料,其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但是其缺点在于力学性功能较差;专利CN 106620813 A公开了一种医用抗菌纳米敷料的制备方法,其是以聚乳酸和本身具有抗菌性能的壳聚糖为基础材料,以云南白药和纳米银作为抗菌成分,制备出的敷料具有一定的抗菌效果,但是其缺点在于,其是非湿性敷料不利于伤口的愈合,且其中未含有消炎成分,不利于伤口的消炎,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而,基于目前创伤敷料所存在的缺点,需要对目前的敷料进行改进,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抗菌和消炎效果的高强度创伤敷料,解决了目前凝胶类敷料强度较差,且只有抗菌效果,无消炎效果的缺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兼具有抗菌和消炎效果的高强度创伤敷料的制备方法,从而解决目前凝胶类敷料强度较差,且只有抗菌效果没有消炎效果的缺点。本发明利用本身具有抗菌效果的壳聚糖作为基础材料,与PEGDA复合制备双网络的凝胶体系,且在凝胶体系中分别载抗菌药物和消炎药物,达到抗菌和消炎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兼具有抗菌和消炎效果的高强度创伤敷料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采用静电液滴法制备负载消炎药物的壳聚糖微球:将壳聚糖溶解后得到壳聚糖溶液,将消炎药物粉末均匀的分散在壳聚糖溶液中得到壳聚糖药物溶液,壳聚糖与消炎药物粉末的质量比为1:1-1:5,利用注射泵将壳聚糖药物溶液挤入到固化液中得到微球,将微球洗涤、冷冻干燥后得到负载消炎药物的壳聚糖微球;
(2)将壳聚糖利用稀酸溶解均匀得到壳聚糖的稀酸溶液,然后加入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溶解均匀后,加入β-甘油磷酸钠粉末,通入N2去除溶液中的O2得到混合溶液A;
(3)向混合溶液A中依次加入负载消炎药物的壳聚糖微球、羧甲基壳聚糖锌粉末和光引发剂2-羟基-4'-(2-羟乙氧基)-2-甲基苯丙酮,调节体系的PH值为7.2-7.4得到混合溶液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工程学院,未经河南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360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