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岩心保压取心钻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32555.1 | 申请日: | 2017-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885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许本冲;杨泽英;冯起赠;宋志彬;和国磊;刘家誉;刘晓林;齐力强;王跃伟;朱芝同;马汉臣;秦如雷;杜垚森;王嘉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21B25/18 | 分类号: | E21B25/18;E21B25/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羡民;雷秋芬 |
地址: | 0650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底 天然气 水合物 岩心 保压取心钻具 | ||
1.一种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岩心保压取心钻具,它与绳索打捞取心钻进工艺相匹配,其构成中包括内管总成(1)和外管总成(2);所述外管总成(2)为上下贯通的空腔结构,其上端通过接头与钻杆连接,在外管总成(2)下端设置钻头(2-6);所述内管总成(1)置于外管总成空腔中,在内管总成(1)的下端设置岩心管(1-14),并在岩心管(1-14)下端设置卡簧(1-16)和卡簧座(1-15);其特征在于:所述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岩心保压取心钻具还设有压力补偿系统(3),所述压力补偿系统(3)设有保压帽组件(3-1),所述保压帽组件(3-1)与内管总成(1)中卡簧座(1-15)匹配,天然气水合物岩心从孔底转移到海底钻机上时,保压帽组件(3-1)与卡簧座(1-15)插接实现岩心管(1-14)下端的密封;
所述压力补偿系统(3)还设有传感器(3-2)、PLC控制器(3-5)、配电柜(3-6)、电机(3-4)、补压泵(3-3)和补压管路(3-7);所述补压管路(3-7)中介质为海水,在补压管路(3-7)中设置补压泵(3-3),所述补压泵(3-3)在电机(3-4)驱动下运转;所述传感器(3-2)安装在保压帽组件(3-1)上,用于采集岩心样品的压力信号,传感器(3-2)连接PLC控制器(3-5)的输入端,所述PLC控制器(3-5)的输出端与配电柜(3-6)连接,由配电柜(3-6)控制电机(3-4)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岩心保压取心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总成(1)还包括捞矛头(1-1)、回收管(1-2)、弹卡(1-3)、上分水接头(1-4)、悬挂环(1-5)、活塞组件、缸套(1-8)、单动机构(1-9)和下分水接头(1-10);所述捞矛头(1-1)、回收管(1-2)、上分水接头(1-4)、缸套(1-8)、单动机构(1-9)和下分水接头(1-10)由上至下依次装配,在上分水接头(1-4)、缸套(1-8)和下分水接头(1-10)的内腔形成活塞组件上下活动空间;所述悬挂环(1-5)套装在上分水接头(1-4)外面,所述弹卡(1-3)与回收管(1-2)配装;内管总成(1)通过弹卡(1-3)、悬挂环(1-5)与外管总成(2)配合实现钻进过程中的轴向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岩心保压取心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1-6)、第一弹簧(1-7)、钢球(1-12)、钢球座(1-11)和第二弹簧(1-13);所述活塞(1-6)套装在缸套(1-8)内,在活塞杆外面套装第一弹簧(1-7);所述第一弹簧(1-7)和第二弹簧(1-13)均为压缩弹簧,第二弹簧(1-13)置于钢球座(1-11)中,在第二弹簧(1-13)上装配钢球(1-12);所述钢球座(1-11)置于下分水接头(1-10)内腔中,在钢球座(1-11)上设有与下分水接头内腔贯通的通孔,钻进作业时,在钻井液压力作用下,活塞(1-6)处于下止点位置,钢球(1-12)在活塞杆推动下克服第二弹簧(1-13)弹力向下运动,使钢球座通孔与岩心管(1-14)贯通;取心作业时,活塞(1-6)在第一弹簧(1-7)的作用下处于上止点位置,钢球(1-12)在第二弹簧(1-13)弹力作用下将钢球座通孔封闭,实现岩心管(1-14)的上端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岩心保压取心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总成(2)还设有弹卡挡头(2-1)、弹卡室(2-2)、上扩孔器(2-3)、外管(2-4)和下扩孔器(2-5);所述弹卡挡头(2-1)上端通过接头与钻杆连接,在弹卡挡头(2-1)下面依次装配弹卡室(2-2)、上扩孔器(2-3)、外管(2-4)和下扩孔器(2-5),所述下扩孔器(2-5)下端与钻头(2-6)连接;所述弹卡挡头(2-1)、弹卡室(2-2)与内管总成(1)中弹卡(1-3)相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3255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下控制模块送入工具的定位结构
- 下一篇:一次完成多层切割的泄压式水力割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