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憎水性电气绝缘环氧树脂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32070.2 | 申请日: | 2017-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181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尹立;李飞;张翀;杨威;申巍;张卓;陈新;王森;张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L63/00 | 分类号: | C08L63/00;C08K9/06;C08K3/22;C08K3/36;C08G59/14;C08G18/58;H01B3/4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闫聪彦 |
地址: | 102209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性 电气 绝缘 环氧树脂 组合 | ||
本发明属于电气绝缘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憎水性电气绝缘环氧树脂组合物。本发明通过在其原料中添加含氟改性剂和含硅改性剂,以实现对环氧树脂的氟硅联合改性,从而赋予环氧树脂优异的憎水性和韧性;其中,采用分子量不超过998的低分子量硅油作为含硅改性剂,在保证韧性提高的同时能更好地抑制混合分层现象,采用分子量不超过850的低分子量氟化物作为含氟改性剂,使得组合物的憎水性能大大提升。与此同时,通过适量填充无机填料,有利于提高组合物的硬度和耐电痕性,从而使得本发明的环氧树脂组合物同时具有良好的憎水性、电气绝缘性和机械性能,可用作绝缘子的伞裙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气绝缘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气绝缘的憎水性环氧树脂组合物。
背景技术
绝缘子是一种特殊的绝缘控件,用来在电路传输中支持加固母线与带电导体、并使带电导体间或导体与大地之间有足够的距离和绝缘。绝缘子上往往设置有伞裙以增加爬电距离,传统的户外绝缘子伞裙由瓷、玻璃或高温硫化硅橡胶等材料所构成。由瓷或玻璃制得的绝缘子伞裙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电绝缘性能和耐候性能,但其憎水性较差,易在受潮和受雨雪后于表面形成导电膜,若不及时维护清扫,会发生污闪事故,这使得此类绝缘子需要高昂的维护费用,且不适合在中重度污秽区使用;而硅橡胶复合绝缘子(常用作线路复合绝缘子和支柱复合绝缘子)的电绝缘性能和防污闪性能优异,但其机械性能低,易因巡线检修踩踏、触碰等外力造成损伤,特别是在鸟害区经常出现由于伞裙被鸟啄伤而导致的相关事故。
为此,中国专利文献CN104177780B公开了一种户外型电气绝缘改性环氧树脂组合物,其由以下原料组成:环氧树脂40-120份、固化剂40-100份、无机填料15-200份、固化促进剂2-5份,其中,环氧树脂中包含硅改性环氧树脂。上述技术中的环氧树脂组合物具有良好的电气绝缘性能和机械强度,但遗憾的是,由于有机硅改性剂与环氧树脂的相容性较差,有机硅用量过多则材料体系容易出现分层,导致产品均一性差,有表面“浮油”现象,因此只能采用少量有机硅以实现对环氧树脂的硅改性,而硅改性环氧树脂对材料韧性的改善较为明显,但对提升其憎水性能的帮助却不大,也就是说上述技术中的环氧树脂组合物的憎水性能不佳,无法达到伞裙防污闪性能的要求。因此,研究与开发一种同时具备优良机械性能、电器绝缘性能和憎水性能的可用作伞裙材料的环氧树脂组合物,依然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这对于提高输电线路的运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电气绝缘环氧树脂组合物憎水性欠佳的缺陷,进而提供一种具有良好憎水性的电气绝缘环氧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为达到上述目的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环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其原料组成包括:环氧树脂22-35份、含氟改性剂0.7-3份、二异氰酸酯0.28-1.8份、含硅改性剂0.6-2份、硅烷偶联剂0.2-0.5份、固化剂18-30份、促进剂0.1-0.5份、无机填料34-60份;
其中,所述含氟改性剂的分子量不超过998;所述含硅改性剂的分子量不超过850。
所述环氧树脂为脂环族环氧树脂、缩水甘油胺型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含氟改性剂为六氟环丙烷、六氟环丙烷的二聚体、六氟环丙烷的三聚体、六氟环丙烷的四聚体或十二氟庚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二异氰酸酯为2,4-二异氰酸酯、2,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4-二甲氧苄基异氰酸酯。
所述含硅改性剂为硅氧烷、聚碳硅烷、含氢硅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固化剂为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甲基六氢邻苯二甲酸酐、十二烯基丁二酸酐、甲基内次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聚壬二酸酐、六氢苯酐和甲基四氢苯酐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320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离子有机硅和含有它的组合物
- 下一篇:防紫外线和蓝光的光学防护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