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路桥整体健康监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30077.0 | 申请日: | 2017-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291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昊宇;王佑实;周勉;张满意;刘涛;周克勤;李晨刚;刘燕京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威德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3/90 | 分类号: | G01S13/90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34134 | 代理人: | 平静 |
地址: | 243100 安徽省马鞍山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整体 健康 监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路桥整体健康监测方法,属于路桥结构监测领域。本发明的路桥整体健康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在铁路桥附近布设角反射器;S102:在角反射器上集成地理位置接收机;S103:利用星载SAR获取铁路桥的沉降数据;S201:在铁路桥附近布设地基SAR,利用地基SAR获取铁路桥的实时变形量数据;S301:将星载SAR和地基SAR获取的数据进行融合,形成监测分析报告。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对采集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利用的路桥整体健康监测分析方法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路桥整体健康监测方法,给出了相应的路桥整体健康监测分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路桥结构监测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路桥整体健康监测方法,尤其适用于铁路桥的整体健康监测。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我国已经开展了多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高速铁路的出现,对传统铁路的设计、施工、监测、维护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为保证高速铁路的正常运行,高速铁路对于铁路沉降及轨道变形的监测要求很高。因此,做好高速铁路的健康运行监测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的铁路桥监测工具主要为精密水准仪,通过精密水准仪对监测区域的控制点(如布设的角反射器)进行精密监测。该方法技术简单,操作方便,监测精度高,但也存在以下明显的不足:(1)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2)设备测量容易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3)对于特殊模式(如封闭立交模式)的高铁,只有高铁停运才能进行测量,工作效率较低;(4)很难进行长期大面积高铁监测。
另外,精密三角高程测量也是一种高铁沉降监测方法。该测量方法具有灵活性高、观测简单以及受地形因素影响较小的特点,是高程测量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测量方法。但是,该监测方法受到大气折光和地球曲率影响,必须进行改正才能达到较高的精度;同时,很难进行长期、大面积的高铁健康状态监测。
现有技术中关于采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与精密水准测量联合的高速铁路结构体监测技术已有相关专利公开,例如专利公开号:CN 103306173A,公开日:2013年09月18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高速铁路结构体沉降监测新方法,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高速铁路结构体沉降监测新方法,其将精密水准测量与PSI测量技术结合,对研究区域内的高铁结构体沉降进行长短周期的定期监测,再通过后续数据处理得到高铁结构体每一短周期内的沉降监测结果。步骤包括:布设人工角反射器,对人工角反射器进行水准监测,对高铁结构体进行水准监测,采用PSI提取高铁结构体沉降信息,对高铁结构体上PSI沉降监测结果进行整体优化,利用高铁结构体精密水准监测成果对PSI结果进行局部改正,生成高铁结构体沉降监测分析报告。该申请案结合精密水准和PSI技术特点,通过在地面布设少量的人工角反射器,尽量减少高铁结构体沉降监测人工上线作业的频次,降低目前采用精密水准方法对高铁结构体沉降监测的作业风险,降低成本并提高监测效率。但是,该申请案的不足之处在于:该申请案中缺少高铁结构体沉降监测结果的具体分析方法,使得无法对采集的高铁结构体沉降信息进行有效利用。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缺少对采集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利用的路桥整体健康监测分析方法,针对该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是现有技术中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对采集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利用的路桥整体健康监测分析方法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路桥整体健康监测方法,给出了相应的路桥整体健康监测分析方法。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路桥整体健康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在铁路桥附近布设角反射器;
S102:在角反射器上集成地理位置接收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威德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威德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300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