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配电网负荷功率削峰填谷的储能站调度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20246.2 | 申请日: | 2017-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4875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杨军;刘源;朱旭;王馨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28 | 分类号: | H02J3/28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彭艳君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配电网 负荷 功率 削峰填谷 储能站 调度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智能电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实现配电网负荷功率削峰填谷的储能站调度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用电需求历史数据对电网第二天用电需求进行预测,得到日前用电需求的预测值;2、建立储能站日前调度模型,将日前需求预测值输入日前调度模型,求解得到储能站的日前调度计划;3、根据第二天用电需求的实时情况,用已过去时刻的实时数据代替用电需求历史数据,并输入储能站日前调度模型,求解得到储能站实时校正后的调度计划。该控制方法既可以实现储能站跟踪负荷变化的削峰填谷功能,又可以避免预测误差导致的日前调度计划不合理,科学安排电网中储能站的充放电功率。数据需求量小,计算简单,易于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电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现配电网负荷功率削峰填谷的储能站调度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从抽水蓄能到现在的大容量电池储能,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高密度、大容量、低成本的储能材料和储能技术被开发和应用。储能系统凭借其快速吞吐能力、灵活调节能力和充放电一体的特性,能有效的进行电力系统需求侧管理,消除用电高峰和低谷期间的峰谷差,平滑负荷,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使用寿命。储能系统逐渐被引入到电力系统中,作为补偿负荷波动的重要手段,成为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补偿负荷波动实现用电侧削峰填谷是电力系统需求侧管理的重要内容。降低负荷峰值对于延缓设备升级改造,提高设备使用寿命,减少备用容量成本有重要意义。补偿负荷谷值对于降低发电企业启停旋转设备成本从而降低供电成本有重要作用。
传统的调节手段有激励电价政策:通过实施峰谷电价,激励用户低谷时段提高用电需求,高峰时段减少用电需求。而这种调节手段具有被动性,用户对电价的响应程度难以估算,峰谷调节能力有限,峰谷电价难以制定。再者,可以通过可控负荷调节用电需求水平,用户通过与供电企业签订协议,将空调、热水器等可控负荷作为响应对象,响应供电的峰谷调节。但是这种调节手段会牺牲用户对供电服务的满意度。
大规模储能系统在低谷时段进行充电,在用电高峰时段进行放电,可以很好的完成电力系统削峰填谷的任务,而且补偿电量可控,补偿时间可控,不牺牲用户的用电需求,在削峰填谷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国内外已有许多储能设施投入运行。国内以南方电网的深圳宝清储能站为首率先进行了MW级储能系统示范工程。
但是,储能系统接入电力系统后的调度方法仍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领域。在申请号为201610916198.7《智能电网的储能调度方法和装置》中,以智能电网中风机、负荷、电动车充放电的不确定性为考虑因素,通过建立优化模型,优化储能调度方案来抑制这些不确定性因素,使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申请号为201610604889.3《基于储能调度模式的分布式光伏两阶段多目标就地消纳法》以储能调度策略为主要控制变量并配合机组出力,以分布式光伏消纳率最大为优先目标,以系统运行成本最小为次要目标,计及储能运行约束等必要约束条件进行建模,在优化光伏消纳率的同时,更好地兼顾系统运行成本最小化的目标。申请号为201210588833.5《一种微电网及其储能调度方法》解决了旋转负荷启动对微电网冲击的影响、供电可靠性差等问题;充分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并且避免了清洁可再生能源的浪费;在保障了用户的供电可靠性的同时,增加了微电网整体的使用寿命。但都没有针对储能系统补偿负荷、服务于电力系统削峰填谷的储能调度方法。
基于以上分析和已公开的技术资料,对储能的调度研究集中于风光等新能源消纳和降低微网运行投资成本等方面,尚未有储能系统跟踪负荷变化,实现电力系统削峰填谷的调度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跟踪实时用电需求变化,提前安排调度计划,为配电网负荷功率削峰填谷的储能站调度控制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实现配电网负荷功率削峰填谷的储能站调度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用电需求历史数据对电网第二天用电需求进行预测,得到日前用电需求的预测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202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不平衡无功补偿智能电容器及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分布式电源的选址定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