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串联OLED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07040.6 | 申请日: | 2017-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038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罗东向;杨炎锋;刘佰全;杨亿斌;李京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51/50 | 分类号: | H01L51/50;H01L51/5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510062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串联 oled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发光二极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串联OLED。
背景技术
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又称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具有自主发光、广视角、几乎无穷高的对比度、功耗低、极高响应速度、重量轻、温度适应范围广、面积大、全固化、柔性化等优点,其在显示与照明领域有着重要应用,因为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
串联OLED是指将多个独立的发光单元堆叠起来,使同样大小的电流先后经过多个不同的发光单元进行共同发光从而提高串联OLED的发光亮度与效率的技术,进一步提高了OLED器件的效率和寿命。在串联OLED中通常通过电荷生成层(Charge Generation Layer,CGL)作为连接层将多个发光功能层串联起来,与传统单发光单元器件相比,串联器件的电流效率和发光亮度都城北增加,并且在相同亮度下,串联OLED的电流密度也较低,从而大大增加了串联OLED的寿命。2005年,由学者首次报道了串联WOLED器件,其结构为:ITO/NPB/DNA/BCP/Alq3/BCP:Li/V2O5/NPB/Alq3:DCJTB/Alq3/LiF/Al(Appl.Phys.Lett.2005,87,173510.);在该器件中,以DNA/BCP/Alq3作为第一发光单元产生蓝光和绿光,Alq3:DCJTB作为第二发光单元产生红光,BCP:Li/V2O5作为电荷生成层有效的连接两个发光单元。空穴和电子在电荷生成层中产生,在电场作用下,分别传输到相邻的NPB和Alq3层中。并且在该文献中之处,串联WOLED器件的电流效率和亮度都大于两个单发光单元器件的总和(最大效率可达10.7cd·A-1,最大亮度10200cd·m-2),而功率效率则等于两个单发光单元器件的总和(2.6lm·W-1)
同时,Chang等人采用光学吸收率较低的Mg:Alq3/WO3作为电荷生成层,将两个单白光发光单元连接起来,发现受微腔效应的影响,串联WOLED的效率(22cd·A-1)是单发光单元器件的三倍,并且在100cd·m-2亮度下,寿命超过80000h(Appl.Phys.Lett.2005,87,253501.).最近,Son等人首先合成出一种高效的蓝色磷光主体(TATA),可以得到基于FIrpic发光高效蓝光OLED(46.2cd·A-1,45.4lm·W-1),并将高效的黄光单元层(86.8cd·A-1,90.5lm·W-1)通过电荷生成层TmPyPB:Rb2CO3/Al/HAT-CN进行连接。器件的启亮电压(亮度为1cd·m-2)低至4.55V,最大功率效率为65.4lm·W-1,最大电流效率为129.5cd·A-1,最大外量子效率为49.5%。即使在1000cd·m-2亮度下,器件的功率效率仍可高达为63.1lm·W-1,电流效率高达128.8cd·A-1,外量子效率高达49.2%,这充分展示了串联OLED的良好前景(J.Mater.Chem.C 2013,1,5008.)。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串联OLED的结构较为复杂,制备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串联OLED,以实现降低串联OLED的结构复杂程度,降低串联OLED的制备难度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串联OLED,包括:阴极、阳极、位于所述阴极和阳极之间的多个发光功能层和连接相邻两个发光功能层的电荷生成层;其中,
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为非掺杂发光单元;
所有所述发光单元的出射光线汇聚后形成白光。
可选的,各所述发光单元的出射光线的光谱在可见光范围内互补。
可选的,所述发光单元为非掺杂蓝光层或非掺杂黄光层或非掺杂红光层或非掺杂绿光层。
可选的,所述发光功能层的数量为两个;其中,
第一发光功能层包括一个所述发光单元;
第二发光功能层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发光单元。
可选的,当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中的发光单元为非掺杂红光层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070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51-00 使用有机材料作有源部分或使用有机材料与其他材料的组合作有源部分的固态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器件或其部件的工艺方法或设备
H01L51-05 .专门适用于整流、放大、振荡或切换且并具有至少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表面势垒的;具有至少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表面势垒的电容器或电阻器
H01L51-42 .专门适用于感应红外线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专门适用于将这些辐射能转换为电能,或者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的控制
H01L51-50 .专门适用于光发射的,如有机发光二极管
H01L51-52 ..器件的零部件
H01L51-54 .. 材料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