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激光偏振态测量仪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05331.1 | 申请日: | 2017-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71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宁馨;秦朝朝;段锦鹏;李程浩;王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J4/04 | 分类号: | G01J4/04 |
代理公司: | 新乡市平原智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1139 | 代理人: | 路宽 |
地址: | 453007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光 偏振 测量仪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激光光束偏振态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激光偏振态测量仪。
背景技术
目前激光偏振态检测仪器的最大特点是应用范围广,是对偏振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型测量仪器,其存在的缺点是:1、激光偏振态检测仪器均为单一方式测量,一台测量仪器只提供一种测量方式,缺少对比参考,精度相对较低;2、测量方式采用转动调制测量,测量过程存在时间差,无法实现同时同步快速精准的测量;3、数据采集与处理过程仍为人工记录与运算,易造成对数据的处理出现偏差,无法实现采集与处理过程的自动化与智能化,并且整个测量过程耗费了大量的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且设计合理的激光偏振态测量仪,该测量仪使激光光束偏振态检测更加精确、测量过程更加便利,并且能够有效减少转动调节而造成的测量不精准、测量速度缓慢等情况。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激光偏振态测量仪,包括待测光源放置模块及设置于待测光源放置模块上的待测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光源的传输光路上依次设有光源状态改变模块、光源状态检测模块和第一分光棱镜,第一分光棱镜分出的两条传输光路上分别设有第一偏振分光棱镜和第二分光棱镜,第一偏振分光棱镜分出的两条传输光路上分别设有第一光电探测器和第二光电探测器,第二分光棱镜分出的两条传输光路上分别设有相位延迟器和第三分光棱镜,相位延迟器的传输光路上设有第二偏振分光棱镜,第二偏振分光棱镜分出的两条传输光路上分别设有第三光电探测器和第四光电探测器,第三分光棱镜分出的两条传输光路上分别依次设有第一偏振片和第五光电探测器及第二偏振片和第六光电探测器。
进一步优选,所述光源状态改变模块为相位延迟器。
进一步优选,所述相位延迟器为λ/2波片。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测量仪中三套对比系统使测量过程实现了同时同步进行,消除了测量时间差,使得测量过程更加方便快捷;2、使用不同光学元件设计的三套对比测量系统提升了测量精度,减小了测量误差;3、实现了对信号采集与数据处理的全自动化并绘制出图形,进一步提升了激光偏振态测量仪的测量精度与测量仪操作的智能化及结果观测的直观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光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使用过程测量数据图。
图中:1、待测光源放置模块,2、光源状态改变模块,3、光源状态检测模块,4、第一分光棱镜,5、第二偏振分光棱镜,6、第一光电探测器,7、第二光电探测器,8、第二分光棱镜,9、第三分光棱镜,10、第一偏振片,11、第二偏振片,12、第五光电探测器,13、第六光电探测器,14、相位延迟器,15、第二偏振分光棱镜,16、第三光电探测器,17、第四光电探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参考图1,一种激光偏振态测量仪,包括待测光源放置模块1及设置于待测光源放置模块1上的待测光源,待测光源的传输光路上依次设有光源状态改变模块2、光源状态检测模块3和第一分光棱镜4,第一分光棱镜4分出的两条传输光路上分别设有第一偏振分光棱镜5和第二分光棱镜8,第一偏振分光棱镜5分出的两条传输光路上分别设有第一光电探测器6和第二光电探测器7,第二分光棱镜8分出的两条传输光路上分别设有相位延迟器14和第三分光棱镜9,相位延迟器14的传输光路上设有第二偏振分光棱镜15,第二偏振分光棱镜15分出的两条传输光路上分别设有第三光电探测器16和第四光电探测器17,第三分光棱镜9分出的两条传输光路上分别依次设有第一偏振片10和第五光电探测器12及第二偏振片11和第六光电探测器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师范大学,未经河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053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