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双层协同控释供药的聚合物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99305.2 | 申请日: | 2017-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2045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王秉;梁军龙;陈茹茹;李津;胡勤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51 | 分类号: | A61K9/51;A61K47/32;A61K31/704;A61K31/17;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嘉兴永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5 | 代理人: | 江程鹏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双层 协同 控释 聚合物 纳米 微粒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制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双层协同控释供药的聚合物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先将亲水性抗癌药盐酸阿霉素包埋于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的油相体系,随后再将抗癌药氯化亚硝脲负载于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的油相的外表面,最后通过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的水相包埋上述体系,通过有机溶剂挥发得到双层协同控释供药的聚合物纳米微粒。该方法制备的聚合物微粒将在后期有望实现双层抗癌药物的控释用于治疗癌细胞;同时该方法不会在后期的实验过程中对细胞产生显著影响,不影响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实验操作过程简单、无毒、无害、绿色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双层协同控释供药的聚合物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合物纳米微粒,由于粒子尺寸小,能穿过组织间隙并被细胞吸收,可通过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和血脑屏障,因此在药物输送方面具有其它体系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引起了研究者的浓厚兴趣。随着聚合物纳米微粒,表现出负载药物的多样性,负载药物释放时间的延长、微粒的稳定性,生物相容性的大大提升,聚合物药物载体技术成为药物控制释放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将给恶性肿瘤等许多疾病的治疗带来变革。
在聚合物纳米微粒表现出负载药物多样性的同时,考虑如何将两种不同的抗癌药物包埋于聚合物微粒,并实现药物协同供是研究的重要技术难点;与此同时,聚合物微粒负载药物释放时间的延长也成为关注的焦点,并且再延长药物释放时间的同时,必须考虑如何提高聚合物微粒的稳定性;以及双层药物的包封率也成为重要的技术难题。所以解决聚合物纳米微粒包埋两种抗癌药物并实现其协同供药和药物的释放时间等研究中是十分关键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双层协同控释供药的聚合物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先将亲水性抗癌药盐酸阿霉素包埋于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的油相体系,随后再将抗癌药氯化亚硝脲负载于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的油相的外表面,最后通过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的水相包埋上述体系,通过有机溶剂挥发得到双层协同控释供药的聚合物纳米微粒。该方法制备的聚合物微粒将在后期有望实现双层抗癌药物的控释用于治疗癌细胞;同时该方法不会在后期的实验过程中对细胞产生显著影响,不影响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实验操作过程简单、无毒、无害、绿色环保。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双层协同控释供药的聚合物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以g、mg和mL计,包括以下步骤:
1)将2.0-4.0 g抗癌药盐酸阿霉素溶解于20-30mL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使药物分散均匀,得到含抗癌药物盐酸阿霉素溶液。
在步骤1)中,将亲水性抗癌药盐酸阿霉素溶解于去离子水,充分搅拌,使药物分散均匀,形成水相。
2)将2.0-4.0 g抗癌药氯化亚硝脲溶解分散于20-30mL二甲基亚砜溶液中,搅拌、超声处理后使药物分散均匀,得到含有抗癌药物氯化亚硝脲的有机相。
在步骤2)中,将抗癌药氯化亚硝脲溶解于二甲基亚砜,通过二甲基亚砜充分溶解氯化亚硝脲,形成有机相。
3)将4.0-6.0 g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溶解于40-50 mL的二氯甲烷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溶剂中配成混合油相。
在步骤3)中,将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溶解二氯甲烷和N, N-二甲基甲酰的混合溶剂中形成第一层控释系统,由于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是一种具有温度和pH敏感性的高分子,从而通过温度或者pH的变化来控制药物的释放。
4)将3.0-5.0 g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溶解于40-50 mL去离子水中,并在搅拌作用下,再加入2.0-4.0g明胶,得到混合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993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