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分析装置和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87211.3 | 申请日: | 2013-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905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吉川惠子;牧野彰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
主分类号: | G01N35/02 | 分类号: | G01N35/02;G01N3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金鲜英;陈彦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分析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自动分析装置和分析方法,所述自动分析装置具备:反应容器、检测对反应容器内的反应溶液照射的光的检测部、试剂分注机构、试样分注机构、以及控制试剂分注机构和试样分注机构的控制部,控制部以下述方式控制吐出:利用试剂分注机构先将规定液量的试剂吐出至反应容器,根据相对于先吐出至反应容器中的试剂的规定液量,利用试样分注机构吐出的试样的液量多还是少,改变试样从试样分注机构的吐出速度,并且,利用试样分注机构先将规定液量的试样吐出至反应容器,根据相对于先吐出至反应容器中的试样的规定液量,利用试剂分注机构吐出的试剂的液量多还是少,改变试剂从试剂分注机构的吐出速度。
本发明是申请号为201380065291.6(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3/083406)、申请日为2013年12月13日、发明名称为“自动分析装置”的发明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地对血液等生物样品成分进行分析的自动分析装置,特别是涉及在血液凝集反应等血液凝固测定等中使用的试样和试剂的搅拌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分析样品所含有的成分量的分析装置,已知下述自动分析装置:以来自光源的光对混合有样品和试剂的反应液进行照射,测定所得的单一或多种波长的透射光量或散射光量变化,从光量与浓度的关系算出成分量。
反应液的反应中,存在大致两类分析领域,即利用底物与酶的显色反应的比色分析、以及利用抗原和抗体的结合所引起的凝集反应的均相免疫分析,在后者即均相免疫分析中,已知免疫比浊法、乳胶凝集法等测定方法。进而,也已知通过利用化学发光、电化学发光的检测技术和B/F分离技术进行灵敏度更高的免疫分析的异相免疫分析装置。
此外,还存在测定血液的凝固能力的自动分析装置。血液在血管内部保持流动性而流动,但一旦出血,存在于血浆、血小板中的凝血因子将被连锁性地活化,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并析出,从而实现止血。
这样,血液凝固能力中,存在漏出血管外的血液凝固的外源性凝固能力、和血液在血管内凝固的内源性凝固能力。作为关于血液凝固能力(血液凝固时间)的测定项目,存在外源系血液凝固反应检查即凝血酶原时间(PT)、内源系血液凝固反应检查即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以及纤维蛋白原(Fbg)量等。
这些项目均基于利用光学、物理、电气方法来检测因添加使凝固开始的试剂而析出的纤维蛋白。作为使用光学方法的方法,已知下述方法:对反应液照射光,对于在反应液中析出的纤维蛋白,通过掌握散射光、透射光的经时性强度变化,来算出纤维蛋白开始析出的时间。由于血液凝固反应(尤其是Fbg项目)的凝固时间短至数秒,因此需要以0.1秒间隔左右的短间隔进行测光,并且由于一旦反应液凝固则无法通过洗涤来进行反应容器的再利用,因此在独立的测光端口进行反应,并且反应容器是一次性的。此外,由于开始反应的时间短,因此诸多装置不进行在前述的比色分析、均相免疫分析等中进行的使用搅拌子的搅拌,而是利用试样或试剂的吐出时的压力来搅拌并进行反应,测定光量变化。此外,在自动分析装置中,再现性高、可靠性高的测定是必须的。因此,即使在利用吐出压进行反应液搅拌的情况下,也需要使整个反应液均匀地且再现性良好地混合来进行反应。
根据专利文献1,反应容器设置于圆锥旋转运动的保持具,在检测到试剂的分注之后,立即使保持具连同反应容器旋转,对试样与试剂进行搅拌。该方法需要使反应容器旋转的机构,可预想部件件数增加、结构复杂化、成为高价的装置。
专利文献2中也同样地使反应容器摇动来搅拌试样与试剂。这种情况下,进行钟摆运动、往复运动、偏心旋转运动或将它们组合两个以上的复合运动。这种情况下,可认为能够利用与(专利文献1)相比更复杂的动作,进行更均匀且再现性更高的搅拌,但不可否认,结构会因此而复杂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未经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872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