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壁波纹管快速退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79544.1 | 申请日: | 2017-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423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左铁军;杨训;赵越;孙德兴;赵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左铁军;杨训;赵越 |
主分类号: | C21D9/08 | 分类号: | C21D9/08;C22F1/08;C22F1/02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7 | 代理人: | 潘晋祥;王中云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壁 波纹管 快速 退火 方法 | ||
一种薄壁波纹管快速退火方法,包括:装入退火舱、通电加热、保护气体保护、断电降温、取出完成,该退火方法能够快速的完成加热退火,使退火作业的速度能够匹配后续加工工序的速度,同时能够对铜制的薄壁波纹管进行良好的退火处理,使退火后的薄壁波纹管不仅具有足够的强度,而且具有一定的柔韧性。退火舱在工作时开敞,退火处理速度快,取放方便,使待处理产品从一端送入,同时退火处理完成的产品能够由另一端取出,使退火作业能够流水化进行,进一步加快了退火作业的速度。保护气体的通入时间缩短,降低了气体的消耗量,而且使薄壁波纹管能够更快的从退火舱中取出,进一步提高退火作业速度,而且保护气体不仅可采用惰性气体,还可采用氮气,大幅减少了退火作业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热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快速对薄壁波纹管进行退火的方法。
背景技术
退火是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指的是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但是目前的退火工艺,金属在退火后的表面会变色,影响金属的美观,难以满足对外观有要求的工况,而且目前进行退火主要采用退火炉,退火炉工作时是将大批量的金属一并装入,进行退火,然后再将完成退火的金属取出,退火作业是间断进行的,整个退火工艺时间沉长,使得退火后的金属进行后续加工无法快速连续进行,拖累整个金属加工流程的工作效率,降低整个金属加工流程的连续性。
现有技术《金属管快速电加热不失色退火方法》(公开号:105177232A)提出了一种技术方案,但该技术方案扔存在较多不足:1、退火处理的为管壁平滑的直管,不能处理管壁具有波纹结构的波纹管;2、惰性气体需要长时间持续通入,消耗量大,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不失色快速退火方法不能处理波纹管,且能源消耗较大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铜制薄壁波纹管快速退火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薄壁波纹管快速退火方法,所述薄壁波纹管为铜制件,包括直管段和波纹管段,所述直管段的壁厚为0.8毫米,所述波纹管段设置的波纹形成有外凸的波峰和内凹的波谷,所述波纹管段波峰处的壁厚为0.76-0.8毫米,所述波纹管段波谷处的壁厚为0.74-0.78毫米,所述波纹管段波谷处的壁厚小于所述波纹管段波峰处的壁厚。
具体步骤如下:
S0:将薄壁波纹管装入到退火舱内设置的支承座上,用以将薄壁波纹管与退火舱的内壁隔开,所述退火舱为两端开口的管状;
S1:将薄壁波纹管两端连接电源的通电导线;
S2:从所述退火舱一端开口向所述退火舱内持续通入保护气体,以使保护气体充满所述退火舱,并从所述退火舱另一端开口流出;
S3:启动电源,对薄壁波纹管进行通电加热,将薄壁波纹管波纹管段波谷处加热至470℃~510℃,通电加热时所述电源的输出电压为5V~10V,输出电流为5000A~10000A,通电时间为0.2s~10s,以使所述薄壁波纹管的晶粒度达到0.028~0.033mm;
S4:关闭电源,停止对薄壁波纹管进行通电加热,通过远红外测温仪测量所述薄壁波纹管中波纹管段波谷处的温度;
S5:当波纹管段波谷处的温度小于等于200℃时,停止向退火舱内送入保护气体;并将所述薄壁波纹管从所述退火舱中取出。
作为优选,步骤S2中,退火舱内通入的保护气体充满退火舱的同时,充满薄壁波纹管的内腔。
作为优选,步骤S4中,关闭电源后,通入所述退火舱内的保护气体对所述薄壁波纹管进行降温冷却。
作为优选,所述保护气体为氮气或惰性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左铁军;杨训;赵越,未经左铁军;杨训;赵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795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