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级联DE-MZM大范围可重构UWB的产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79511.7 | 申请日: | 2017-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952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严李强;王龙业;兰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藏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10/50 | 分类号: | H04B10/50;H04B10/5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50000 *** | 国省代码: | 西藏;5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级联 de mzm 范围 可重构 uwb 产生 方法 | ||
1.一种基于级联DE-MZM大范围可重构UWB的产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
激光器产生的连续光经光耦合器后分成两路,分别进入第一级DE-MZM、第二级DE-MZM中,在耦合器输出的上支路中,一路高斯脉冲信号被分成两路,经过衰减和延时后分别输入到第一级DE-MZM的两臂,以调制光载波,由于偏置电压的影响,第一级DE-MZM内两臂的信号发生干涉,完成相位到强度的转换,再经过第一光电探测器转换成电脉冲,接着,将第一级DE-MZM产生的信号经过放大器的放大、衰减和延时后输入到第二级DE-MZM的两臂中进行二次调制,调制后的信号通过第二光电探测器完成光/电转换并输出;
假设光载波为Ein(t),输入高斯信号为g(t),上臂的衰减和延迟分别为Ai和τ,调制器半波电压和两臂的偏置电压差分别为Vπ和V1,则第一级DE-MZM的输出可以表示为
E1=(1/2)Ein(t)exp{j[πA1g(t-τ)/Vπ}+Ein(t)exp{j[g(t)+V1]π/Vπ}
公式一
经过光/电转换后输出的电信号表达式为
i1∝(1/2)Ein2cos{π[A1g(t-τ)-g(t)+V1]/Vπ}
公式二
同理,经过第二DE-MZM和光/电转换后,输出的电信号表达式为
i2∝(1/2)Ein2cos{π[i1(t)-A2i1(t-τ)+V2]/Vπ}
公式三
式中,A2和V2分别为功率衰减和调制器两臂的偏置电压差;
由公式二可知,当偏置电压位于0.5Vπ时,输出信号由两个极性相反的高斯脉冲叠加组成;当在第一级DE-MZM两臂中引入延迟,且上臂功率衰减A1为1时,即可产生一阶UWB信号,调制器应工作于正交偏置点;当第一级DE-MZM的输入分别为Ag(t-τ)=0,g(t)=1.5Vπ,V1位于最小传输点或最大传输点附近时,可产生二阶UWB信号;此时,根据公式三,当第二级DE-MZM工作于正交偏置点,V2=0.5Vπ,并且其中一臂的输入信号为零,对第一级DE-MZM产生的UWB信号实现透明输出,即i2∝i1,此时第二DE-MZM可输出一阶和二阶UWB脉冲;
根据DE-MZM上下两臂信号极性相反的特点,将高阶UWB信号分解为两个极性相反、延迟不同的基本形状的非相干线性叠加;
通过调节偏置电压、输入高斯信号的相对相位差和幅度差,即可产生所需要的波形;
当第一级DE-MZM工作于正交偏置点,即V1=2.5V,输入高斯脉冲的幅值为0.5Vπ时,上臂和下臂分别输出正、负高斯脉冲,此时调节延迟50ps,即1比特,非相干叠加后可得到一阶UWB脉冲;
当第一级DE-MZM工作于最小传输点或最大传输点附近,即V1=2V,输入调制器上臂的高斯脉冲幅值为1.5Vπ,即下臂无输入时,将会产生二阶UWB脉冲;
当第二级DE-MZM处于正交偏置点,输入信号的幅值<0.5Vπ,即只有一臂有输入时,第二级DE-MZM对输入信号实现透明传输,此时不需要进行任何延时叠加即可实现一阶和二阶UWB脉冲信号;
当第二级DE-MZM仍工作于正交偏置点,但两个输入信号为二阶UWB脉冲,且延时1比特时,可获得三阶UWB信号;当调节输入信号的相对时延为60ns时,可得到负极性的三阶UWB脉冲;
当第一级DE-MZM的直流偏置为2.5V,输入上臂信号为1.5Vπ,输入下臂的信号为0.5Vπ时,通过17ps,即1/3比特的延时叠加可得到近似三阶UWB信号,当第二级DE-MZM的偏置电压为6V,延迟设为1比特时,第二级DE-MZM输出信号为四阶UWB脉冲;
当第一级DE-MZM的直流偏置为2.5V,输入调制器上臂的高斯脉冲幅值为2.7Vπ,即下臂无输入时,将会产生准四阶UWB信号,当第二级DE-MZM的偏置电压处于线性工作点,延时约为1比特时,系统可产生五阶UWB脉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藏大学,未经西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7951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