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量补配方法、装置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79363.9 | 申请日: | 2017-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283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田德龙;任杰;鹿海员;李泽坤;汤鹏程;徐冰;苗恒录;郝伟罡 | 申请(专利权)人: | 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C13/00 | 分类号: | G01C13/00;G01F2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苏胜 |
地址: | 010000 内蒙古自***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量 配方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量补配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湖泊作为一种可利用水源形式,其开发利用受到人们日益关注。历史上,湖泊多作为承接灌溉退水等的天然洼地。仅有少量被开发进行旅游和渔业生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湖泊进行补水以后,湖泊被赋予景观、生态等更多的综合功能。
发明人经研究发现,现有的补水方式通常是按照人们的经验进行补配水的,例如,管理人员在发现湖泊的水位已不满足生态平衡时,对湖泊进行补配水,这会造成补配水滞后,进而影响生态平衡。或者,管理人员在湖泊水位为正常水位时对湖泊进行补水会造成水资源浪费,甚至引发洪涝的情况。因此,对湖泊采用合理补配水方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量补配方法、装置及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水量补配方法,用于对湖泊的水量进行监测补配,所述水量补配方法包括:
获取湖泊的水面面积和水深得到所述湖泊的蓄水量;
获取蒸发检测设备检测到的所述湖泊单位面积的蒸发量,并根据该蒸发量及所述水面面积得到所述湖泊的蒸发总量;
根据预设渗水量和所述蒸发总量得到变化水量;
根据预设水量、所述变化水量以及所述蓄水量得到补配水量。
在本发明的较佳选择中,在上述水量补配方法中,所述水量补配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湖泊所在区域地质条件的渗漏系数,并根据该渗漏系数及所述蓄水量得到渗漏量;
所述根据预设渗水量和所述蒸发总量得到变化水量的步骤包括:
将预设渗水量扣除所述渗漏量和所述蒸发总量得到变化水量。
在本发明的较佳选择中,在上述水量补配方法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湖泊需要灌溉的耕地面积,根据该耕地面积及预设的作物灌溉定额得到灌溉量;
根据预设水量、所述变化水量以及所述蓄水量得到补配水量的步骤包括:
将预设水量与所述变化水量进行叠加后扣除所述灌溉量和所述蓄水量得到补配水量。
在本发明的较佳选择中,在上述水量补配方法中,所述水量补配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湖泊所在区域的单位面积的降水量,并根据该降水量及所述水面面积得到所述湖泊的降水总量;
根据预设渗水量和所述蒸发总量得到变化水量的步骤包括:
将预设渗水量与所述降水总量进行叠加,并扣除所述蒸发总量以得到变化水量。
在本发明的较佳选择中,在上述水量补配方法中,所述预设水量包括正常水量、最大水量以及最小水量;
根据预设水量、所述变化水量以及所述蓄水量得到补配水量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正常水量、所述变化水量以及所述蓄水量得到正常补配水量;
根据所述最大水量、所述变化水量以及所述蓄水量得到最大补配水量;
根据所述最小水量、所述变化水量以及所述蓄水量得到最小补配水量。
在本发明的较佳选择中,在上述水量补配方法中,所述水量补配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湖泊的分凌补水量和分洪补水量;
所述根据预设水量、所述变化水量以及所述蓄水量得到补配水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分凌补水量和分洪补水量之和与所述补配水量进行比较得到水量补配结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水量补配装置,所述水量补配装置包括:
蓄水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湖泊的水面面积和水深得到所述湖泊的蓄水量;
蒸发总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蒸发检测设备检测到的所述湖泊单位面积的蒸发量,并根据该蒸发量及所述水面面积得到所述湖泊的蒸发总量;
水量变化获取模块:用于根据预设渗水量和所述蒸发总量得到变化水量;
补配水量获取模块:用于根据预设水量、所述变化水量以及所述蓄水量得到补配水量。
在本发明的较佳选择中,在上述水量补配装置中,所述水量补配装置还包括:
渗漏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湖泊所在区域地质条件的渗漏系数,并根据该渗漏系数及所述蓄水量得到渗漏量;
所述水量变化获取模块还用于:将预设渗水量扣除所述蒸发总量以及所述渗漏量得到变化水量。
在本发明的较佳选择中,在上述水量补配装置中,所述水量补配装置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未经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7936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