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发动机和用于操作所述类型的内燃发动机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76003.3 | 申请日: | 2017-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206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M·科霍斯罗维;H·H·鲁兰德;A·布罗伊尔;T·洛伦茨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61/14 | 分类号: | F02M61/14;F02B3/04;F02B2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东升;赵蓉民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 发动机 用于 操作 类型 方法 | ||
本申请提供了用于操作燃料喷射系统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燃料从布置在汽缸体中的汽缸套中的第一直接燃料喷射装置喷射到燃烧室中,并且将燃料从布置在汽缸盖中的第二直接燃料喷射装置喷射到燃烧室中,第一直接燃料喷射装置和第二直接燃料喷射装置被布置成关于第一直接燃料喷射装置和第二直接燃料喷射装置的中心轴线的交点成钝角。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要求2016年7月15号提交的德国专利申请No.102016212951.1的优先权。为了所有目的,以上引用的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总体上涉及用于直接喷射内燃发动机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根据现有技术,使用喷射装置,其喷射射流呈现出进入到燃烧室中的减少的或小的渗透深度。然而,在实践中已经发现,尽管有减少的渗透深度,但是燃烧室内壁用燃料润湿,特别是即使喷射射流没有直接撞击燃烧室内壁。燃烧室中的进气移动可能是非蒸发的液体燃料的原因,该液体燃料以燃料液滴的形式运送到燃烧室内壁中并且润湿内壁。
现有技术还公开了以下概念:其中内燃发动机的汽缸在汽缸套的区域中均配备有喷射喷嘴。汽缸的喷射喷嘴在这种情况下朝向汽缸盖定向并且在一些情况下朝向汽缸的出口气门定向。该特征旨在帮助并加速燃料颗粒或燃料液滴蒸发,从而帮助并加速混合物形成。同时,汽缸盖和闭合的出口气门通过燃料冷却。在燃料喷射系统中寻求减少污染物排放。两个喷射喷嘴也可能设置在汽缸套的区域中,由此寻求进一步增加空气-燃料混合物的混合。US5,421,301描述了此类内燃发动机。
US 5,421,301中所描述的喷射方法的缺点以及通常内燃发动机的缺点是仅当汽缸专用活塞在其朝向下止点的路径上经过喷射装置并且使燃烧室被喷射装置的开口可进入时可以执行喷射,内燃发动机的汽缸在汽缸套的区域中配备有喷射装置。可以在其中执行喷射的曲柄转角窗因此受到限制。这更加相关,因为在直接喷射的情况下,固有地是这样的情况:极少的时间可用于混合物形成。
如在US 5,421,301中所述,朝向汽缸盖定向的喷射喷嘴在喷射过程期间仅将燃料供应到燃烧室的汽缸盖侧区域,然而,喷射装置和下止点之间的燃烧室的区域(即,燃烧室的活塞侧区域)在喷射期间仍然被忽视。
发明内容
针对上面所述的背景技术并且认识到上述问题,发明人已经开发了一种用于操作燃料喷射系统的方法来解决至少一些问题。在一个示例中,该方法包括将燃料从布置在汽缸体中的汽缸套中的第一直接燃料喷射装置喷射到燃烧室中并且将燃料从布置在汽缸盖中的第二直接燃料喷射装置喷射到燃烧室中,第一直接燃料喷射装置和第二直接燃料喷射装置被布置成关于第一直接燃料喷射装置和第二直接燃料喷射装置的中心轴线的交点成钝角。用关于彼此成钝角布置的喷射装置将燃料喷射到燃烧室中使得燃料射流能够彼此相互作用以增加燃烧室中的空气-燃料混合并且减少壁润湿。因此,燃烧效率增加,并且排放相应地减少。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直接燃料喷射装置可以定位在汽缸套中的燃烧室的排气侧上,并且第二直接燃料喷射装置可以定位在汽缸盖中的进气门和排气门之间。当燃料喷射装置以这种方式布置时,来自这些装置的燃料喷雾可彼此相互作用并且与进气气流相互作用以增加进气气流中的滚流气流模式和/或旋流气流模式。因此,空气-燃料混合物的混合可进一步增加,从而增加燃烧效率。
应当理解,提供上述发明内容以简化的形式引入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描述的所选概念。这并不意味着识别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或必要特征,所述主题的范围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的所附权利要求书唯一地限定。此外,所要求保护的主题不限于解决上述或在本公开的任何部分中提及的任何缺点的实现方式。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地示出内燃发动机中的汽缸的横截面。
图2示出车辆、内燃发动机和燃料输送系统的示意性描述。
图3示出用于控制燃料输送系统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特环球技术公司,未经福特环球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760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业粉尘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改进型除尘分离收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