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煤与瓦斯突出模拟箱体推进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73706.0 | 申请日: | 2017-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498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孙海涛;王波;戴林超;曹偈;文光才;孙东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22 | 分类号: | G01N33/22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1 | 代理人: | 谭春艳 |
地址: | 400039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瓦斯 突出 模拟 箱体 推进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与瓦斯突出模拟箱体推进系统,用于煤与瓦斯突出模拟实验中。
背景技术
煤与瓦斯突山是煤矿井下采掘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一种伴有声响和猛烈力能效应的煤与瓦斯的灾害性动力现象,它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突然从采掘空间附近的煤岩体中喷出大量的煤、瓦斯或岩石,在煤体中形成某种特殊形状的孔洞。
我国95%的的煤矿开采是地下作业,煤层赋存地质条件复杂,随着每年约10-20m的开采深度向深部延伸,煤与瓦斯突出灾害日趋严重。从2000年7月到 2012年12月,我国共发生煤与瓦斯突出死亡事故411起,死亡2506人,已成为制约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和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从发生世界上首例有记载的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开始,全世界已有20个国家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煤与瓦斯突出的研究工作,但目前关于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仍处于假说阶段,研究难度较大。
目前,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的方法主要有突出特征统计分析、现场试验及实验室模拟试验。由于突出是一种复杂的动力现象,其发生的突然性和危险性使得直接观察突出的发生与发展极为困难,因此实验室模拟试验是目前研究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的最有效方法。通过构建大型煤与瓦斯突出相似材料模拟装置开展实验室模拟试验,可深入研究煤与瓦斯突出力学作用机理,为减少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提供了重要手段。目前在许多爆破实验装置上都没有一种能在瞬间很好地实现突然泄爆的装置。因此,无法提取爆破物在泄爆瞬间的技术数据,至今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申请人经过长期实验,找到了较好的煤与瓦斯突出模拟实验方法 (ZL201310526272.0)以及一种煤与瓦斯突出模拟装置(201310528338.X)。针对突出箱体,我们希望能找到一个合适的推进系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煤与瓦斯突出模拟箱体推进系统,能完成突出箱体的推进,避免在推进过程中的转动,运行平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煤与瓦斯突出模拟箱体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两条平行的导轨组成的横向导轨组件,在所述横向导轨组件的两侧分布有多个由两条平行的导轨组成的纵向滑轨组件,在横向导轨组件的其中一端设置控制箱体沿着横向导轨组件移动的横向液压缸,所述纵向滑轨组件的远离横向导轨组件的一端的中间设置有控制箱体沿着纵向滑轨组件移动的纵向液压缸,所述横向液压缸的活塞杆前端的连接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杆,两侧的限位杆的外端分别插入纵向滑轨组件的两个导轨的边框侧面的滑槽中,该滑槽沿着边框的长度方向延伸。
采用上述方案,设置限位杆,可以避免液压缸的活塞杆前进时的螺旋转动,从而避免突出箱体晃动。整个系统运行更平稳,整个系统使得突出箱体的推动不需要转弯,只需要到位后更换拉动的液压缸便可,使用方便。
上述放方案中:所述纵向滑轨组件靠近横向导轨组件和靠近纵向液压缸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位置传感器。用于控制突出箱体前进和后退的位置。
上述方案中:所述横向导轨组件和纵向滑轨组件的导轨均包括两侧的边框,两侧的边框之间为导轨滑槽,在导轨滑槽中装有若干用于支撑箱体并让箱体能滑动的圆球。
有益效果:本发明设计的煤与瓦斯突出模拟箱体推进系统结构简单,推进箱体不需要转弯,避免推进箱体的液压缸的活塞杆的螺旋转动,从而避免突出箱体因为活塞杆的转动而带来的晃动或振动,设计合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煤与瓦斯突出模拟箱体推进系统由横向导轨组件1、纵向滑轨组件2、横向液压缸3、纵向液压缸4、限位杆5、位置传感器6、箱体7组成。
横向导轨组件1由由两条平行的导轨组成,在横向导轨组件1的两侧分布有多个由两条平行的导轨组成的纵向滑轨组件2,横向导轨组件1和纵向滑轨组件2的导轨均包括两侧的边框a,两侧的边框之间为导轨滑槽b,在导轨滑槽b 中装有若干用于支撑箱体并让箱体能滑动的圆球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737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散热鳍片为片式结构的散热器
- 下一篇:防静电防潮屏蔽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