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渐变非对称气隙永磁电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72779.8 | 申请日: | 2017-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283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光辉;李春明;宋海平;李波;田德文;邢彦斌;马亚青;刘华源;高晓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2K1/27 | 分类号: | H02K1/27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07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渐变 对称 永磁 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动车辆用驱动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渐变非对称气隙永磁电机。
背景技术
空气污染、全球变暖和石油资源日益减少等问题随着传统车辆数量的不断增加日益严峻,而以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车辆(HEV、PEV、FCEV)为代表的电动车辆能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甚至达到零排放,以及其驱动电机所具有启动性能好、调速方便、运行平稳、噪声小的等优点,使得电动车辆成为了未来车辆发展的趋势。
纯电动车辆是完全由二次电池(如铅酸电池、镍氢电池或锂电池)提供动力的车辆,驱动电机能量完全来自动力电池组,在车辆行驶一定的里程后电池消耗的电能通过充电系统进行补充。在纯电动车辆开发过程中为有利于实用化和市场化而产生了一种混合动力电动车辆,其驱动方案一般采用内燃机和驱动电机两种动力,驱动电机的能量来自发电机或储能器件(如电池)等,通过与先进控制系统相结合,提供车辆行驶所需要的动力。燃料电池车辆是以燃料电池作为能源的电动车辆。燃料电池指利用氢气(或甲醇等)和氧气(或空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直接经电化学反应产生电能驱动电机的装置,具有无污染物排放的优点。
驱动电机作为电动车辆的核心部件,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将电能转化为车辆行驶的动能,其驱动性能的好坏决定了电动车辆性能的好坏;理论上,电动车辆用驱动电机需要提供高的输出功率和输出转矩以满足车辆在启动、减速及爬坡过程中的高转矩输出和加速时的高功率输出的需求,且在恒功率运行区间要求有宽的调速范围和大的弱磁扩速倍数,而实际现有电动车辆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转矩和输出功率较低,且在恒功率运行区间调速范围窄。
此外,在电动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驾驶者的视野和习惯等,一般倒档行驶工况较少,所以车辆用驱动电机对前向行驶性能要求高,而对倒档行驶的性能要求相对较低;但当前常规电动车辆驱动电机的气隙磁场是对称分布的,电机的转速-转矩Map图关于转速轴和转矩轴对称,导致车辆前向行驶和倒档行驶的电机驱动性能相差不大,且驱动电机在转矩输出时定子绕组电流较大,其电枢反应使得合成磁场饱和,大大降低了其转矩输出能力。
因此,需要对提供一种前向驱动转矩和前向转速高、恒功率调速范围宽的电动车辆用驱动电机。
发明内容
为满足现有技术对于前向驱动转矩和前向转速高、恒功率调速范围宽的电动车辆用驱动机的需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渐变非对称气隙永磁电机。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型渐变非对称气隙永磁电机,所述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转子包括转子铁芯、永磁体、V型永磁体槽;所述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和定子绕组,所述安装有永磁体的V型永磁体槽位于转子铁芯内,所述V型永磁体槽对应的定子铁芯内表面与转子铁芯外表面之间在横截面上的气隙宽度在横截面上在永磁体槽范围内周期渐变非对称。
优选的,组成所述V型中的两斜笔指向所述转子铁芯的外壁。
优选的,所述两斜永磁体槽之间的夹角为60-160°。
优选的,所述永磁体槽在转子铁芯内以所述转子的转轴轴线为对称轴呈偶数周期分布,所述永磁体槽关于中心线对称,形成转子的磁极。
优选的,所述转子的磁极沿转子表面N、S极交替分布。
优选的,所述磁极周期内,定子铁芯内表面与转子铁芯外表面的气隙宽度渐变。
优选的,所述磁极周期内的气隙磁场关于磁极中心线非对称,气隙小的位置磁场密度大,气隙大的位置磁场密度小。
优选的,在电机供电电压和电流恒定的条件下,其前向电磁转矩大于后向电磁转矩,其前向转速大于后向转速。
优选的,所述永磁体的材质如(Sm1-xRz)100-z(FepMqCu1-p-q-r)z所示:其中0.05≤x<0.5,7≤z≤9,0.02≤p≤0.45,0.005≤q≤0.05,0.01≤r≤0.1。
优选的,所述R包括Nd或Pr;所述M包括从Ti、Zr和Hf中选出的一种或多种元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未经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727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汗水浸湿的防尘口罩
- 下一篇:一种无菌防霾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