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摇减振的船舶主机基座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68418.6 | 申请日: | 2017-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585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发明(设计)人: | 郭俊华;温华兵;刘悦;李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H21/30 | 分类号: | B63H21/3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0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弹性 主机输出轴 船舶主机 主机基座 减振 主机 模块化安装 上层支撑件 颠覆力矩 工程应用 扭矩传递 扭转刚度 相对变形 液体流动 液压接头 作用产生 液压管 液压腔 支承架 横摇 减小 轴系 底座 下层 船体 摇摆 传递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摇减振的船舶主机基座,包括液压管、液压接头、支承架、下层底座与液压弹性组件。主机的振动通过上层支撑件传递至液压弹性组件,从而消除了大部分振动,主机输出轴颠覆力矩与船体横摇共同作用产生的扭矩传递到液压弹性组件,会使相连接的两个液压腔内液体流动从而调节主机基座的扭转刚度,从而减小主机的摇摆程度,减少主机输出轴的相对变形,提高轴系可靠性,本发明的主机基座采用模块化安装,便于工程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舶主机基座,特别涉及一种同时具有减摇和减振功能的船舶主机基座,属于船舶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船舶主机工作时产生的振动会通过基座向船体传递,是造成船体振动的主要因素,船体的振动会缩减船用设备的寿命,并且对船上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长期工作在振动环境下易引发身体不适。船舶主机基座和弹性支撑是降低主机振动的关键,减少主机振动向船体传递,从而提高船体安全,改善船员工作环境。
由于船舶主机基座通过弹性支撑进行隔振,而主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颠覆力矩,颠覆力矩作用于非刚性的弹性支撑上,会引起船舶主机的摇摆。
此外,船舶航行过程中会由于风浪作用,还会产生船体摇摆,船体摇摆产生的力矩也会通过基座传递到主机,在主机颠覆力矩和船体摇摆力矩的共同作用下,使得主机在工作过程中还会产生更大程度的摇摆,这种摇摆会导致主机弹性支撑件和输出轴的相对变形,影响船舶轴系的对中,降低工作可靠性。
申请号为CN201410289796.7,名称为“基于静音技术和弹性减震的船舶主机基座”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静音技术和弹性减振的船舶主机基座,包括两组上层支撑肘板组件、间隔设置在两组上层支撑肘板组件和下层支撑肘板组件之间的多个弹性减振支撑件和下层支撑肘板组件。上层支撑肘板组件包括条形面板、多块上层支撑肘板、支撑角钢和上立板,下层支撑肘板组件包括两根工字型材、多块下层支撑肘板、多块外横筋板和多块外立板。该发明结构紧凑、制造方便,船舶主机工作时产生的振动通过条形面板向下传递到支撑角钢、上层支撑肘板,最后通过弹性减振支撑件消除大部分振动。然而,该发明虽然能减少一定量主机工作时的振动传递,但是却不能降低主机工作过程中的摇摆,不能控制输出轴的相对变形,亦不能改善船舶轴系的对中,所以工程实用价值受到一定限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减摇减振的船舶主机基座。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一种减摇减振的船舶主机基座,包括支承架3、液压弹性组件10与下层底座9,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底座9上左右对称设置有两组液压弹性组件10,每组液压弹性组件包括若干个液压弹性装置4,每个液压弹性装置4包括沿振动方向叠加设置的两个弹性单元,所述弹性单元通过液压管1彼此对应连接,从而保证液压流体的流通;所述支承架3的顶板上放置有主机6,底板固定在液压弹性装置4的上下两个弹性单元之间;当主机6产生振动时,振动通过支撑架3传递至所述液压弹性组件10,所述液压弹性组件10通过弹性单元的弹性和阻尼作用消除振动;当主机产生摇摆时,所述液压弹性组件10通过各液压弹性装置4间液压流体的流动从而抵消摇摆。
进一步的,所述液压弹性装置4的弹性单元包括液压橡胶41、液压底板44、夹层板47、夹层橡胶48与夹层顶板49;所述液压底板44与夹层板47之间设置有液压橡胶41;所述夹层板47之间设置有所述夹层橡胶48;所述夹层板47与夹层顶板49之间设置有所述夹层橡胶48。
进一步的,所述液压橡胶41与夹层橡胶48通过硫化连接或粘结实现固定;所述液压橡胶41与夹层橡胶48的材料为粘弹性高分子材料,邵氏硬度为45HD~75HD。
进一步的,所述液压橡胶41与液压底板44接触一面为凹陷的曲面,所述曲面为球面或椭球面;所述液压橡胶41与液压底板44之间形成的空腔为液压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684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