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四轮独立转向电动车辆四轮转向-前/后轮转向动态切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65455.1 | 申请日: | 2017-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993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来鑫;谢万军;金昌勇;秦超;姜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15/00 | 分类号: | B62D15/00;B62D7/14;G06F17/5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王晶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独立 转向 电动 车辆 轮转 后轮 动态 切换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四轮独立转向电动车辆四轮转向‑前/后轮转向动态切换方法,利用对四个独立车轮的运动轨迹进行“样条曲线‑运动学‑动力学”轨迹规划,实现4WIS电动车辆四轮转向与前/后轮转向之间的不停车平滑切换。通过对4WIS车辆的四个独立车轮的运动轨迹进行合理规划,实现前轮转向模式与后轮转向模式之间的不停车切换。该方法应用B样条曲线构造某个车轮或虚拟车轮的轨迹,使车轮的运动轨迹满足平滑性要求。利用车辆动力学及运动学约束,求解出其它车轮的运动轨迹,使车辆在四轮转向与前/后轮转向模式切换过程满足动力学及运动学要求,提高4WIS车辆的机动性与智能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四轮独立转向电动车辆四轮转向-前/后轮转向动态切换方法。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构造B样条曲线作为主动轮轨迹,利用车辆动力学及运动学得到其他车轮的轨迹,实现4WIS电动车辆的四轮转向模式与前/后轮转向模式之间的不停车平滑动态切换。
背景技术
四轮独立转向(4WIS)电动车辆的四个车辆之间没有机械约束与连接,因此四个独立车轮的运动姿态可以独立控制,车辆的机动性和可操纵性强,可以满足如今日益苛刻的对汽车灵活性、自动化及智能化的要求,因此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军事、宇宙探索等多个领域,成为目前车辆领域的研究热点。4WIS具有前轮转向、后轮转向、四轮转向等多种转向模式,传统的转向模型的切换是在停车情况下完成的,这对于低速或超低速行驶车辆,停车切换带来的影响不大,但是随着车辆行驶速度要求的提高与车辆所处环境越来越复杂,以及4WIS车辆的进一步实际道路行驶,停车切换将严重制约该车辆的行驶安全性、机动性及智能性。在这种背景下,转向模式的不停车切换对4WIS车辆是必要及必需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充分考虑车辆动力学及运动学约束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样条曲线构造的四轮独立转向电动车辆四轮转向-前/后轮转向模式动态切换方法,该方法,应用B样条曲线构造转向模式切换过程中主动轮的运动轨迹,使车辆在转向模式动态切换的过程中的运动轨迹满足平滑性要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四轮独立转向电动车辆四轮转向-前/后轮转向动态切换方法,利用对四个独立车轮的运动轨迹进行“样条曲线-运动学-动力学”轨迹规划,实现4WIS电动车辆四轮转向与前/后轮转向之间的不停车平滑切换,具体步骤为:首先,将四个独立车轮之间分为主动轮与从动轮,主动轮和从动轮定义为两种形式:(1)定义四个车轮中某个车轮为主动轮,其它三个车轮为从动轮;(2)定义一个虚拟车轮为主动轮,四个车轮为从动轮;根据“样条曲线-运动学-动力学”轨迹规划方法的特点:主动轮的运动轨迹通过构造B样条曲线得到,从动轮的运动轨迹通过车辆的运动学及动力学约束求出,所述B样条曲线为三次样条曲线,构造三次样条曲线采用四个控制点,其中,构建曲线的基本控制点为切换前后的初始点与终止点及2个中间控制点,前轮转向时后车轮的转向角为零度,后轮转向时前车轮的转向角为零度;所述动力学约束为车辆在模式切换过程中车辆横摆角速度保持不变,运动学约束采用阿克曼几何原理,用动力学与运动学约束方程结合主动轮B样条轨迹方程计算出从动轮的运动轨迹。
当采用虚拟车轮时,前、后轮转向的主动轮的位置分别为两前轮与两后轮的中点位置,虚拟轮的角度与四个车轮之间的角度关系满足阿克曼几何原理。
所述主动轮B样条轨迹计算:
1)所述控制点的计算是根据双圆切线法求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654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