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氧化石墨烯的耐高温碳纤维上浆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65223.6 | 申请日: | 2017-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859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杨程;任志东;邢悦;郝思嘉;戴圣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D06M15/55 | 分类号: | D06M15/55;D06M11/74;C08G59/14;D06M101/4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仉宇 |
地址: | 10009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石墨 耐高温 碳纤维 上浆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氧化石墨烯的耐高温碳纤维上浆剂及其制备方法,步骤如下:1)通过醇胺上活泼氢和耐高温的缩水甘油胺型环氧树脂上环氧基团的反应,在缩水甘油胺型环氧树脂中引入亲水基团;2)改性缩水甘油胺型环氧树脂、乳化剂、稀释剂、去离子水、氧化石墨烯水溶液通过反相乳化法制备耐高温碳纤维上浆剂。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制备工艺简单,易于操作,且克服了溶剂型上浆剂稳定性差、成本高、污染环境等缺点;制备的上浆剂上浆处理的碳纤维的集束性、开纤性、耐磨性得到改善,碳纤维的耐热性、单丝断裂强度及其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均得到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纤维用耐高温上浆剂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以氧化石墨烯、耐高温缩水甘油胺型环氧树脂制备的乳液型碳纤维上浆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碳纤维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质轻、耐高温、耐腐蚀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建筑、体育用品等领域。然而碳纤维性脆,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机械摩擦则会导致碳纤维单丝断裂和起毛等现象。研究表明,对碳纤维进行上浆处理则可以有效地保护碳纤维,降低毛丝和断丝的发生率。此外,经上浆处理,碳纤维表面形成了一层树脂过渡层,增加了碳纤维的表面活性,改善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强度。
上浆剂有乳液型和溶剂型两种,溶剂型上浆剂以有机溶剂将主浆料进行溶解而制备上浆剂,多数有机溶剂具有易挥发、易燃、污染环境的缺点,因此实际应用较少。乳液型上浆剂则是以树脂为主要成分,添加乳化剂和水,并通过机械搅拌的方法制备上浆剂,可以有效地避免溶剂型上浆剂的缺点。此外,上浆剂中的表面活性剂还可以提高碳纤维表面的润湿性,增加树脂对碳纤维的浸润能力。因此,现阶段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乳液型上浆剂。乳液型上浆剂的制备多采用相反转法制备,所得乳液胶粒具有尺寸小,分布窄等优点,但是乳化剂种类和用量、乳化温度、乳化时的剪切速度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制备乳液型上浆剂的性能。其中,乳化剂的种类和用量最为重要,乳化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不合适,无法实现树脂的乳液化;乳化剂用量过大则会导致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不足,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目前环氧乳液型上浆剂主要以E51、E44等缩水甘油醚型环氧树脂为主体树脂,然而该类缩水甘油醚型环氧树脂的固化物交联密度较低,其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低、耐热性较差,影响了复合材料在一些特殊领域的使用,因此,开发耐高温型碳纤维上浆剂十分迫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含氧化石墨烯的耐高温碳纤维上浆剂的制备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含氧化石墨烯的耐高温碳纤维上浆剂,该耐高温碳纤维上浆剂为亲水型缩水甘油胺型环氧树脂、乳化剂、稀释剂、氧化石墨烯以及水组成的乳液;所述的亲水型缩水甘油胺型环氧树脂经过含氨基和醇羟基的改性剂对缩水甘油胺型环氧树脂改性获得。
特别的,其中:亲水型缩水甘油胺型环氧树脂、乳化剂、稀释剂、氧化石墨烯在乳液中的质量比为:80~100:8~15:5~20:0.01~0.1。
进一步的,所述含氨基和醇羟基的改性剂为同时含氨基、醇羟基两种官能团的化合物。
同时,提供一种上述耐高温碳纤维上浆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亲水型缩水甘油胺型环氧树脂制备
通过含氨基和醇羟基的改性剂对缩水甘油胺型环氧树脂进行改性,获得亲水型耐高温缩水甘油胺型环氧树脂;
步骤2)含氧化石墨烯的耐高温碳纤维上浆剂制备
将亲水型耐高温缩水甘油胺型环氧树脂、乳化剂和稀释剂混合均匀,对混合物进行剧烈搅拌(例如,由高剪切乳化机)并向混合物中滴加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得到含氧化石墨烯的耐高温碳纤维上浆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未经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652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