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活细胞的组织工程皮肤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62163.2 | 申请日: | 2017-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207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少辉;车七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润虹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7/40 | 分类号: | A61L27/40;A61L27/38;A61L27/22;A61L27/20;A61L27/36;A61L27/50;A61L27/54;A61L27/58;A61L27/60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沃园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416 | 代理人: | 张帅 |
地址: | 510360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经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细胞 组织 工程 皮肤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组织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含活细胞的组织工程皮肤及其制备方法,该组织工程皮肤包括表皮层、仿真皮层和真皮层,所述的仿真皮层包括角朊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生物支架材料,其中角朊细胞与成纤维细胞的密度比为0.1‑0.2:1;所述的生物支架材料由明胶、壳聚糖、谷酰胺肽和透明质酸按质量比6‑7:1.5‑2:0.5‑1:1组成,本发明制得的组织皮肤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可塑性和机械强度,可以较好地修复创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组织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含活细胞的组织工程皮肤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组织工程学(tissueengineering)是一门以细胞生物学、工程学和材料学相结合,在体外或体内构建组织或器官替代物,用于修复、维持或改善机体形态和功能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其中组织工程皮肤是利用组织工程的原理构建人工皮肤替代物,用于皮肤移植,可以有效解决临床上皮肤缺损修复,供皮不足的难题。
皮肤组织工程是组织工程学中发展最早,最成熟的领域,第一种经FDA批准上市的组织工程产品就是组织工程皮肤。临床上皮肤溃疡包括糖尿病的溃疡、静脉性难治性溃疡、坏疽性脓皮病溃疡以及一些其他疾病导致的溃疡等,常规的治疗方法往往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而采用人工皮肤治疗之后效果显著。
目前,已经有多种皮肤产品问世,并用于临床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但是同时存在一些缺陷,比如相容性差,排斥反应,培养周期长,移植后易形成水泡,易出现疤痕挛缩,导致皮肤内水分丢失等,为了使组织工程皮肤更加接近人体皮肤,越来越多的研究对其进行了创新改进。
公告号为CN102462864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组织工程皮肤构建方法,该方法采用人表皮干细胞、真皮成纤维细胞作为种子细胞,以经过人胎盘IV型胶原修饰的同种无细胞真皮基质作为支架,利用气液界面分离培养法复合构建为一种有活性的双层组织工程皮肤。该方法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更接近天然皮肤的结构,其中真皮胶原支架结构完整,表皮层中具有多层不同分化程度的细胞,达到组织工程皮肤的形态学要求,但是该发明培养基中加入了胎牛血清,容易发生排斥反应。
公开号为CN104740689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含活细胞的复合组织工程皮肤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组织工程皮肤既含有活细胞,又含有可降解的聚合材料保护层,使得该复合组织工程皮肤隔离能力增强,成本降低,保质期延长。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含有活细胞的组织工程皮肤成本高昂,保质期短,隔离能力差的缺陷。但是该发明中使用的可降解的聚合材料保护层在人体中降解时间长,容易造成创面贴服效果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活细胞的组织工程皮肤及其制备方法,制得的组织皮肤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可塑性和机械强度,可以较好地修复创面。
本发明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一种含活细胞的组织工程皮肤,包括表皮层、仿真皮层和真皮层,所述的仿真皮层包括角朊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生物支架材料,其中角朊细胞与成纤维细胞的密度比为0.1-0.2:1;所述的生物支架材料由明胶、壳聚糖、谷酰胺肽和透明质酸按质量比6-7:1.5-2:0.5-1:1组成。
本发明在表皮层与真皮层之间加入了仿真皮层,使表皮与仿真皮层接触更加紧密,避免了表皮层与真皮层直接接触容易剥落的缺点,试验证明仿真皮层中含有的角朊细胞与成纤维细胞生长无序,可以有效增加组织工程皮肤的韧性,提高创面愈合效果;并且本发明使用的生物支架材料中加入了谷酰胺肽,有利于其分解,并且试验发现,加入谷酰胺肽可以提高皮肤的韧性和弹性,应用在生物支架材料中有利于提高其机械强度,谷酰胺肽与人体有较好的亲和性,有利于组织工程皮肤使用时与创面具有来良好的亲和力,此外,谷酰胺肽还可以为后续的细胞生长提供养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润虹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润虹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621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