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原位与光学监测与同步辐射的高温加热腔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59704.6 | 申请日: | 2017-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902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马志超;赵宏伟;任露泉;杜希杰;马筱溪;蒋东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18 | 分类号: | G01N3/18;G01N3/06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22100 | 代理人: | 王怡敏 |
地址: | 130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原位 光学 监测 同步 辐射 高温 加热 | ||
1.一种用于原位与光学监测与同步辐射的高温加热腔,其特征在于:包括复合腔体单元、高温加载单元、温度检测单元、原位监测单元和窗口冷却单元,其中,复合腔体单的加热灯端盖(2)、热电偶端盖(10)和光学组件端盖(7)分别与高温加载单元中的卤素加热灯(1)、温度检测单元中的热电偶端子(9)和原位监测单元中的光学成像组件(5)刚性连接;原位监测单元中的薄壁铝板(15)通过密封胶圈固定安装于加热腔中层固定端(14)和加热腔下层固定端(18)之间,且从动盘式齿轮(19)通过盘面螺栓刚性连接于加热腔下层固定端(18)断面的螺纹内孔处;窗口冷却单元中的石英观测窗(12)、力学加载端口(17)和真空气氛端口(23)分别通过窗体、端口端盖与复合腔体单元的加热腔中层固定端(14)、加热腔下层固定端(18)和原位监测单元中的薄壁铝板(15)刚性固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原位与光学监测与同步辐射的高温加热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腔体单元是:加热腔移动端(4)、加热腔中层固定端(14)和加热腔下层固定端(18)为球状结构的不同部分,其剖面内嵌有绝热材料,各部分腔体外缘处具有环形凹槽,内填充密封垫圈,实现球形加热腔体的真空密封;加热腔下层合页(25)通过合页锁紧螺母(27)与加热腔上层合页(26)相连组成合页子单元,控制加热腔移动端(4)的开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原位与光学监测与同步辐射的高温加热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温加载单元是:卤素加热灯(1)通过加热灯端盖连接螺栓(3)与加热灯端盖(2)固定连接,加热灯端盖(2)处设有环形凹槽结构,通过环形密封垫圈与加热腔移动端(4)和加热腔下层固定端(18)紧密贴合,实现高温加载单元处的真空密封防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原位与光学监测与同步辐射的高温加热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度检测单元是:热电偶端盖(10)通过环形密封垫圈与加热腔移动端(4)和加热腔下层固定端(18)紧密贴合,八组热电偶端子(9)呈球面包络式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原位与光学监测与同步辐射的高温加热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窗口冷却单元是:四组石英观测窗(12)对称安装于加热腔移动端(4)和加热腔下层固定端(18),力学加载端口(17)外接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的夹持机构或传动单元,为高温力学性能试验提供预留开放式端口;两组相对真空气氛端口(23)外接真空泵,构建腔体内的低气压环境,或向腔体内填充惰性保护气体,从而构建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的惰性气氛环境;冷却流道入口(11)、冷却流道出口(13)、力学加载水冷进口(16)和力学加载水冷出口(21)通过柔性耐高温软管连接,对复合腔体单元外壁的冷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原位与光学监测与同步辐射的高温加热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温加载单元和温度检测单元中的卤素加热灯(1)和热电偶端子(9)为八组,呈球面包络式均匀分布;八组卤素加热灯(1)具有抛物形聚光面,其发光点位于复合腔体包络的虚拟正立方体的八个顶端处,被测高温样品处于复合腔体的球心处,即为八组热电偶端子(9)的前端探针所构成虚拟球面的球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5970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