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混凝土集成楼盖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56829.3 | 申请日: | 2017-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934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桦;马俊杰;田炜;卢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14 | 分类号: | E04B5/14;E04B5/48;F21V33/00;F21V23/06;F24D3/14;F24D13/02;F24F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37 | 代理人: | 顾正超 |
地址: | 20000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混凝土 集成 楼盖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集成楼盖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十三五”规划,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装配式建筑成为我国未来建筑发展的主要方向。预制混凝土楼盖作为装配式建筑的组成部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不仅可以承担竖向荷载,还起着传递水平地震的作用,从而增强了装配式建筑的整体性,提高了装配式建筑的抗震能力。
目前,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混凝土楼盖主要采用SP预制板、双T板、桁架筋叠合板等。但这些预制板均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SP板通常为单向板,不利于建筑受力,容易产生裂缝,抗震效果不佳,且对拼接时的施工质量要求高;双T板也为单向板,虽然跨度较大,但板肋较高,导致板整体截面较厚,对层高要求较高;桁架筋叠合板需要现场浇筑叠合层,湿作业量大,装配式程度低。
与普通现浇混凝土建筑结构一样,以上预制楼板结构完成现场安装后,还需在这些预制楼板结构之上安装其他装置化设备(该其他装置化设备可包括照明、冷辐射吊顶、管线等),占用楼层净高较大,集成化程度低,不利于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受力合理、占用楼层净高小以及集成化程度高的装配式混凝土大跨度集成楼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集成楼盖及其制造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装置化设备占用楼层空间以及现有的楼盖集成化程度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楼盖单元,用于形成密肋楼盖,包括多根横向支撑肋和多根纵向支撑肋,所述多根横向支撑肋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多根纵向支撑肋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二方向,每根所述横向支撑肋与所述多根纵向支撑肋相交;其中,任意相邻两根横向支撑肋与任意相邻两根纵向支撑肋形成有一个凹槽,且所述凹槽的至少部分槽壁上开设有通孔。
可选的,所述横向支撑肋和所述纵向支撑肋的数量分别为二根以上,所述凹槽的数量为多个,且至少部分所述凹槽开设有所述通孔。
可选的,所述楼盖单元由在预制模具内浇筑钢筋混凝土制成,所述预制模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多个冲压凸起,所述多个冲压凸起同时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冲压凸起的内表面靠近所述底板的背面,所述冲压凸起的外表面靠近所述底板的正面,所述内表面形成有构成所述凹槽的容置空间,所述钢筋混凝土在所述正面浇筑形成有一平面;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可选的,所述凹槽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以及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槽壁之间的两个第二槽壁,所述第一槽壁和/或所述第二槽壁上开设有多个所述通孔。
可选的,所述凹槽为非镂空结构。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集成楼盖,包括由所述多个楼盖单元拼接而成的密肋楼盖,并还包括具有介质输送通道的功能模块,所述介质输送通道穿过所述通孔安装于所述凹槽内。
可选的,所述介质输送通道用于输送电或冷却物质。
可选的,多个所述楼盖单元通过混凝土拼接形成所述密肋楼盖。
可选的,所述装配式混凝土集成楼盖还包括地暖模块,所述密肋楼盖将一空间划分为第一空间和位于所述第一空间上方的第二空间,所述地暖模块安装于所述密肋楼盖靠近所述第二空间的一侧上,且所述辐射供冷装置安装于所述密肋楼盖靠近所述第一空间的一侧上。
可选的,所述地暖模块为采用多层结构的水地暖模块,且所述水地暖模块依次包括保温层、铝箔层、钢丝网层、地热导管层、混凝土层以及地面装饰材料层,所述密肋楼盖具有靠近所述第二空间的一平面,所述保温层设置在所述平面上。
可选的,所述地暖模块为采用多层结构的电地暖模块,且所述电地暖模块依次包括保温层、铝箔层、钢丝网层、地热电缆层、混凝土层以及地面装饰材料层,所述密肋楼盖具有靠近所述第二空间的一平面,所述保温层设置在所述平面上。
更进一步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集成楼盖的制作方法,包括:
使用混凝土将多个所述楼盖单元拼接成密肋楼盖,所述密肋楼盖将一空间划分为第一空间和位于所述第一空间上方的第二空间;
在所述密肋楼盖靠近所述第一空间的凹槽内安装功能模块,并将所述功能模块的介质输送通道穿过通孔安装于所述凹槽内。
可选的,所述装配式混凝土集成楼盖的制作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密肋楼盖靠近所述第二空间的一侧安装地暖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568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