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沥青混合料多因素耦合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56439.6 | 申请日: | 2017-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894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熊锐;李立顶;王璐;涂帅;陈华鑫;房建宏;徐安花;褚辞;乔宁;盛燕萍;关博文;常明丰;牛冬瑜;况栋梁;杨发;何阿甲;李科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6 | 分类号: | G01N3/36 |
代理公司: | 西安睿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61218 | 代理人: | 惠文轩 |
地址: | 71006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沥青 混合 因素 耦合 试验装置 及其 试验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沥青混合料多因素耦合试验装置,包括:支座,支座上端设置有循环加压泵;循环加压泵下部通过传动轴连接有活塞;支座下端设置有试验箱,试验箱上设置有制冷模块,试验箱内侧面设置有多个紫外线灯管;试验箱内部设置有试验瓶,活塞伸入试验瓶内部,试验瓶侧壁上连接有回流管;试验瓶内部设置有试件固定框,试件固定框内部设置有试件固定模具;支座上还设置有控制器。还公开了沥青混合料多因素耦合试验方法:将待测试件置于试验装置中,设定加载频率与大小、温度、紫外线强度等参数并进行循环加载试验,最后对试件的路用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确定多因素耦合作用对其影响规律。该试验装置具有操作灵活、简单,重复性好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路工程材料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沥青混合料多因素耦合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沥青混合料耐久性一直是国内外道路工程界关注的重要科技问题之一。尤其是在气候条件恶劣的西部盐渍土、盐湖地区以及东南沿海含盐高湿环境下,富集的氯盐和硫酸盐等侵蚀介质对沥青路面造成严重损伤,加上行车荷载、紫外线辐照、干湿/冻融循环等诸多因素影响,沥青路面使用品质与服役寿命大为降低。
研究表明沥青路面路用性能的劣化很大程度上由多种因素耦合作用引起,包括单因素作用和多因素间耦合作用。
然而,目前广泛用于模拟沥青混合料性能劣化过程的试验主要有:盐水浸泡试验、多次冻融循环试验、紫外线辐照试验等。以上试验方法主要是模拟单因素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仅能评价单因素对沥青混合料耐久性的影响程度。且目前的盐水浸泡试验亦仅限于是静水试验,对于动水盐蚀冲刷试验缺乏相应的试验设备和方法。在富盐地区的特殊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方法仍未纳入盐蚀、紫外线辐照、干湿/冻融循环等多因素耦合作用的不利影响,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其耐久性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沥青混合料多因素耦合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该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可模拟外界环境各因素对沥青面层的劣化过程,综合评价多因素耦合作用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技术方案一:
一种沥青混合料多因素耦合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所述支座的上端设置有循环加压泵;所述循环加压泵的下部通过传动轴连接有活塞;所述支座的下端设置有试验箱,所述试验箱上设置有制冷模块,所述试验箱的内侧面设置有多个紫外线灯管;所述试验箱的内部设置有试验瓶,所述活塞伸入所述试验瓶的内部,所述试验瓶的侧壁上连接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的上端口靠近所述试验瓶的瓶口处,所述回流管的下端口靠近所述试验瓶的瓶底处;所述试验瓶的内部设置有试件固定框,所述试件固定框的内部设置有试件固定模具,所述试件固定模具上下通透;所述支座上还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第一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循环加压泵的电机的供电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第二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紫外线灯管的供电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第三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制冷模块的供电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制冷模块为半导体制冷模块,所述半导体制冷模块包含制冷端和散热端,所述制冷端伸入所述试验箱的内部。
优选地,所述试验箱具有夹层,所述夹层内放置保温材料。
优选地,所述试验瓶包含瓶体和瓶盖,所述瓶盖上设置有供给孔,所述瓶体上设置有出水口。
优选地,所述试验瓶的瓶体和瓶盖之间设置有橡胶垫。
优选地,所述试验瓶的底部与所述试验箱之间设置有硬质橡胶垫。
优选地,所述试件固定框上设置有网盖。
优选地,所述试验箱采用防腐钢板制成,所述试验瓶采用抗压力且抗冲击性和耐腐蚀的高分子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564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