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矿井主通风机防爆井盖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555584.2 | 申请日: | 2017-07-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43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超;赵见龙;贝广霞;陈庆光;戚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E21F1/16 | 分类号: | E21F1/1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6590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井盖 水箱 防爆 矿井主通风机 固定铰支座 安装座 复位 转动 通风 通风机 齿型皮带 电机连接 缓冲支架 自动启闭 自然通风 电动机 对开式 控制柜 带轮 反风 铰接 井下 销轴 皮带 变形 电机 爆炸 | ||
一种矿井主通风机防爆井盖,包括安装座、井盖、缓冲支架、电机、控制柜、水箱,所述安装座上设有固定铰支座,通过销轴与井盖铰接,井盖为对开式,可分别绕固定铰支座转动,井盖尾部装有水箱,利用水箱的自重可以在发生爆炸和正常通风时迅速开启井盖,井盖上的皮带带轮通过齿型皮带与电机连接,电动机的转动带动可以使井盖迅速复位。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能够实现井盖自动启闭、迅速复位,设计合理,工作可靠,解决因防爆井盖变形和通风机故障造成的井下不能正常通风、快速反风和自然通风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矿通风安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矿井主通风机防爆井盖。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煤炭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煤炭开采的力度也越来越大,但是煤炭开采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瓦斯爆炸、粉尘、窒息、中毒等危险,并且事故发生时,如果不能及时通风,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矿井通风是矿井生产环节最基本的一环,它在矿井建设和生产期间始终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防爆井盖是保证矿井通风安全的重要设备之一,它担负着确保井下自然通风和井下输送新鲜空气,以及实现井下反风的重任。但现场使用的防爆井盖由于自身存在的缺陷,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已不能适应煤矿安全规程要求。
当发生煤矿安全事故时,由爆炸所带来的力量巨大,并且情况复杂,所以防爆井盖应有一定的自适应和反应能力。但是现有的防爆井盖存在严重缺陷和安全隐患,突出表现为:没有缓冲和限位装置,爆炸威力强大时,井盖可能被炸飞,导致防爆井盖长时间无法复位;无可靠的导向机构,井盖在打开和关闭的过程中,可能发生偏移、偏转,使得门体难以准确复位,导致井盖与底座之间密封不严,甚至通风短路;并且风机发生故障时,井盖不能快速打开,实现井下的自然通风。所以传统的防爆井盖对矿井通风安全产生非常严峻的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井主通风机防爆井盖,解决因防爆井盖变形和通风机故障造成的井下不能正常通风、快速反风和自然通风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矿井主通风机防爆井盖,包括安装座、井盖、缓冲支架、电机、控制柜,所述安装座上设有固定铰支座,对称分布于安装座左右两侧,通过销轴与井盖铰接,井盖为对开式,包括上井盖和下井盖,可分别绕固定铰支座转动,两侧的井盖分别装有皮带带轮,通过齿型皮带与电机进行连接,电动机的转动带动井盖绕固定铰支座转动,另外,在安装座的四周装有缓冲支架,并且缓冲支架上装有橡胶缓冲器。
所述的井盖尾部和内部分别装有水箱,内部水箱和外部水箱之间通过PVC给水管连接,管道内安装常闭电磁阀水阀,并且外部水箱中安装水泵。
所述的井盖为重叠式,并且重叠部分为弧形对接,弧面上安装有橡胶板,对接处上部安装有球头柱塞不锈钢珠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防爆井盖的设计为对开式,当发生爆炸时,能够依靠外水箱使井盖迅速打开,使主通风机免遭损坏。爆炸结束之后,安装在安装座上的电机转动使井盖迅速复位,确保井下的正常通风。井盖内部也设有水箱,它与两井盖对接处的球头柱塞不锈钢珠锁配合,使井盖对接处以及安装座与海绵橡胶密封条之间紧密连接,提高了井盖的密封效果。该防爆井盖设计合理,工作可靠,能够实现井盖自动启闭、迅速复位,保证井下的正常通风和自然通风,提高了矿井开采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防爆井盖关闭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防爆井盖的安装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防爆井盖的下井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防爆井盖的上井盖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上井盖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555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