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地震数据预测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55401.7 | 申请日: | 2017-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2237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刘雷颂;孙星;郭增虎;代双和;聂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G01V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刘飞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地震 数据 预测 烃源岩总 有机 含量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利用地震数据预测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工区内指定井点的声波时差曲线获取波阻抗,并根据指定井点的电阻率曲线获取伪波阻抗;确定波阻抗与伪波阻抗的第一波阻抗差值;确定指定井点的总有机碳含量曲线;确定第一波阻抗差值与有机碳含量曲线的关系曲线;分别利用波阻抗及伪波阻抗,对工区的地震数据进行波阻抗反演,对应得到波阻抗反演数据体和伪波阻抗反演数据体;确定波阻抗反演数据体与伪波阻抗反演数据体的第二波阻抗差值;根据第二波阻抗差值和关系曲线,确定工区的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数据体。本申请实施例可提高工区的TOC含量预测精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Total Organic Carbon,简称TOC)预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地震数据预测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阶段,对剩余油的储量预测越来越重视,油田剩余可采储量的多少往往直接影响着油田的后续开采策略。要获得准确的油田剩余可采储量,就需要准确预测油田剩余总储量,而要准确预测油田剩余总储量量,获得生油层的TOC含量是一个关键参数。
目前对TOC含量的预测,很多是通过对工区内各个已钻井的TOC含量信息进行统计,然后利用变差的方式对整个工区进行模拟预测。而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对于工区内各井点附近的地方,由于有各个已钻井的TOC含量信息,可以保证TOC含量的预测精度。然而对于工区内各井点附近之外的地方,由于对整个工区模拟预测缺少合适的约束条件,导致预测出的整个工区的TOC含量的精度难以保证,从而难以客观反映整个工区实际的TOC含量。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地震数据预测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的方法及装置,以提高工区的TOC含量预测精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利用地震数据预测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的方法,包括:
根据工区内指定井点的声波时差曲线获取波阻抗,并根据所述指定井点的电阻率曲线获取伪波阻抗;
确定所述波阻抗与伪波阻抗的第一波阻抗差值;
确定所述指定井点的总有机碳含量曲线;
确定所述第一波阻抗差值与所述有机碳含量曲线的关系曲线;
分别利用所述波阻抗及所述伪波阻抗,对所述工区的地震数据进行波阻抗反演,对应得到波阻抗反演数据体和伪波阻抗反演数据体;
确定所述波阻抗反演数据体与所述伪波阻抗反演数据体的第二波阻抗差值;
根据所述第二波阻抗差值和所述关系曲线,确定所述工区的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数据体。
本申请的利用地震数据预测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的方法,所述根据工区内指定井点的声波时差曲线获取波阻抗,包括:
根据公式获取波阻抗;
其中,Cimp为工区内指定井点的波阻抗,ρ为指定井点的密度,Δt为指定井点的声波时差。
本申请的利用地震数据预测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的方法,所述根据所述指定井点的电阻率曲线获取伪波阻抗,包括:
将所述指定井点的电阻率曲线转换成伪声波时差曲线;
利用所述伪声波时差曲线获取伪波阻抗。
本申请的利用地震数据预测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的方法,所述将所述指定井点的电阻率曲线转换成伪声波时差曲线,包括:
根据公式Δt'=KHCdR将指定井点的电阻率曲线转换成伪声波时差曲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554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太阳能面板清洁装置
- 下一篇:一种封闭式滚刷清扫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