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通道扁管蒸发器其扁管外翅片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53559.0 | 申请日: | 2017-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282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高禹丰;高诗白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诗白 |
主分类号: | F28F1/42 | 分类号: | F28F1/42;B23P15/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44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道 蒸发器 扁管外翅片 结构设计 制造 工艺 | ||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通道扁管蒸发器其扁管外翅片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其中包括微通道扁管1挤压型材2外壁结构与内孔结构的设计,包括对微通道扁管挤压型材的机加工工艺处理,包括对微通道扁管挤压型材的引拔工艺处理;当微通道扁管1挤压型材2定型后通过机加工工艺对微通道扁管外壁加工形成的一体化的呈阵列布置的钉状散热柱结构3,包括微通道扁管挤压型材定型后通过机加工工艺对扁管外壁加工形成的一体化的与微通道扁管长度方向呈垂直布置的翅片状散热结构4,包括通过对带有钎焊层的复合铝合金板5的冲压拉伸工艺形成的与微通道扁管1外壁宽度向垂直地面时平行套接复合铝合金板的套片式翅片结构6;前述三种外翅片结构可使得扁管蒸发器冷凝水迅速脱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通道扁管蒸发器其扁管外翅片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通道扁管1a的挤压型材2a,其微通道扁管挤压型材2的宽度向上、下两个外表面沿长度方向其微通道扁管1的挤压型材2a长度设计为Lmm、宽度设计为Wmm并分为双外壁的A、B两面,基体高度设计为Hmm,在沿其长度Lmm方向的A面及B面上,设计有若干条外翅片7a,其外翅片7a的高度h取值设计加工为4.5-9.0mm,外翅片7a的厚度K设计取值为0.6mm~ 1.2mm,其外翅片7a的间距距离b设计为0.7mm-1.5mm;而后将微通道扁管1a的A、B两面上的若干条高度为h的外翅片7a,采用冼刀分别按一定角度将外翅片7a加工为间距为T的且呈阵列布置的N个钉状散热柱3,其单个钉状散热柱3的侧表面积为Xmm2时,则N个呈阵列布置的钉状散热柱3周边外表面积在单A面的面积合计为:S1= L×A+N×Xmm2,因此每支微通道扁管2的外壁面的A、B两面外表面积及钉状散热柱3的的外表面积总和设计计算为:S=2×[(L×A)+(N×Xmm2)]mm2;该N个呈阵列布置的钉状散热柱3的设计及加工特征不会产生毛细特征,因此不易残留冷凝水,也由此加大了换热面积并降低了风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通道扁管蒸发器其扁管外翅片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通道扁管1b的挤压型材2b,其宽度设计为Amm、基体高度设计为Hmm的基体特征是上、下外壁壁厚设计选取值一般为5.0mm ~9.5mm,但不限于此;而后沿其微通道扁管1b的宽度向采用冼刀加工4.5mm ~9.0mm深的沟槽8,其沟槽8的间距设计选值为0.8mm ~ 1.0mm,加工后的翅片7b的厚度设计选值为0.6mm ~ 1.0mm,此时若将带有该几何结构特征的外翅片7b的微通道扁管1b沿宽度向垂直地面,则沟槽8的风道流向及冷凝水低落流到均与地面垂直;由于沟槽8与微通道扁管1b同属于一个基体,故传热热阻恒定,同时若其表面采用阳极氧化如三酸抛光处理提高表面光滑度,可降低风阻和使得冷凝水珠不易停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通道扁管蒸发器其扁管外翅片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通道扁管1c的挤压型材2c,当将其挤压型材2c经引拔工艺处理后,其横截面尺寸更为规范,同时亦可在微通道扁管1c的横截面高度降至1.0mm甚至以下,其壁厚可控制在0.3mm及以下,其微通道扁管1c的每一个微孔9的当量直径可控制在1.0mm及以下,而微孔9内壁湿周可达π值的2-3倍以上,由此不仅可成倍提高微孔9的吸热或吸冷面积,亦可降低冷媒流体的装入量;当将带有钎焊层的复合铝合金板5的冲压拉伸工艺形成的与微通道扁管1c的外壁宽度向垂直地面时平行套接复合铝合金板的套片式翅片结构6后,可采用钎焊工艺将复合铝合金板的套片式翅片紧固性连接在微通道扁管1c的环状外表面上,其翅片的间距设计选取可在0.5~2.0mm 之间,但不限于此;由于微通道扁管1c沿宽度向垂直于地面,且套片式翅片结构6中的翅片亦与地面垂直,故此作为蒸发器的冷凝水水滴很难在垂直向驻留,同时该结构6的翅片面积的选择比较灵活,利于设计的选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通道扁管蒸发器其扁管外翅片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通道扁管1,由于其微通道单微孔9面积的当量直径可以小于1.0mm,且单孔湿周可达π值的2-3倍以上,同时在结构设计中令每支微通道扁管2竖向垂直使用,设计控制微通道扁管2的微孔9的单孔面积由此增加蒸发器的制冷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诗白,未经高诗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5355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