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D手工建筑模型制作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53404.7 | 申请日: | 2017-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041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娟;李泓胜;徐淑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泓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B25/04 | 分类号: | G09B2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24010 辽宁省盘锦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工 建筑 模型 制作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D模型模具,尤其是涉及一种三D手工建筑模型制作模具。
【背景技术】
建筑结构是构成建筑物并为使用功能提供空间环境的支承体,承担着建筑物的重力、风力、撞击、振动等作用下所产生的各种荷载;同时又是影响建筑构造、建筑经济和建筑整体造型的基本因素;对于建筑物来说,屋顶、墙和楼板层等都是构成建筑使用空间的主要组成部件,它们既是建筑物的承重构件,又都是建筑物的围护构件;已知的,大、中、小学对学生的教学时,涉及到的建筑较多,尤其是我国的古建筑和欧式建筑分别具有独特的形状、结构;目前在教学时,老师只能通过课本上的图形给学生讲解建筑构造,对于空间感不强的学生来说,会带来不直观和理解不透问题,尤其是缺少认知或参与的情况下,学生无法对建筑设计的空间划分和组合,外观造型等问题进行感官理解。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一种三D手工建筑模型制作模具,通过底板的磁铁A控制塑形板块体中的磁铁B使块体形成设计的塑形腔形状,由目结土定型获取三D手工模型,方便了教学中学员的认知。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三D手工建筑模型制作模具,包括塑形板、块体、磁铁B、底板和磁铁A,在塑形板的上部面设有向下凹陷的塑形腔,复数块块体通过单层平放填充满所述塑形腔,在每一块体内分别嵌入磁铁B;底板放置在塑形板下部面上,在底板上固定有对应塑形板塑形腔中每一块体磁铁B的磁铁A;所述塑形板塑形腔中的块体根据设计形状缺少部分形成三D手工建筑模型制作模具。
所述的三D手工建筑模型制作模具,所述塑形板的述塑形腔为方形腔体结构。
所述的三D手工建筑模型制作模具,所述块体为立体方形结构。
所述的三D手工建筑模型制作模具,所述立体方形结构的块体包含立体正方形和立体长方形。
所述的三D手工建筑模型制作模具,在块体的上端面设有向下凹陷形成的腔体,所述腔体内设有磁铁B,在腔体的上口设有封闭腔体的封块,所述封块通过胶粘或热熔与块体形成一体。
所述的三D手工建筑模型制作模具,在塑形板下部面两侧分别设有向下的凸起条,在两凸起条的下部相对面上分别设有内折边,所述内折边与塑形板下部面之间形成凹槽;底板两侧的底板侧面分别处于塑形板下部面的凹槽中。
所述的三D手工建筑模型制作模具,在塑形板下部面的后部设有挡板。
所述的三D手工建筑模型制作模具,所述底板的底板上部面上设有复数个凹坑,所述每一凹坑的底部涂抹有玻璃胶,磁铁A的下部粘接在玻璃胶上。
所述的三D手工建筑模型制作模具,在底板的底板底部面前部设有凹陷槽。
所述的三D手工建筑模型制作模具,所述塑形板塑形腔中缺少的块体由目结土填充获取三D手工模型。
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三D手工建筑模型制作模具,利用塑形板塑形腔中空缺的块体形成的模型形状填入目结土,然后将目结土形成的模型脱模,便可获取立体的手工模型;本发明利用立体手工模型教学时,学员可直观的观察,尤其是通过学员亲自参与设计、制作和完善,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学生无法对建筑设计的空间划分和组合,外观造型等问题进行感官理解的弊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塑形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塑形板和插板下部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块体在塑形板中的放置位置以及插板中的磁铁A分布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块体与磁铁B和封块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制作腔体门窗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块体;2、塑形腔;3、塑形板;4、底板;5、塑形板下部面;6、凹槽;7、内折边;8、磁铁A;9、台阶;10、底板底部面;11、凹陷槽;12、挡板;13、底板侧面;14、封块;15、磁铁B;16、凹坑;17、玻璃胶;18、底板上部面;19、腔体;20、目结土。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的解释本发明,公开本发明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发明范围内的一切变化和改进,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泓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有限公司,未经辽宁泓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534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