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产业用尼龙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51411.3 | 申请日: | 2017-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681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吉增明;蔡鹏;严治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海阳化纤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6/90 | 分类号: | D01F6/90;D01F1/10;D01D5/08;D01D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刘奇 |
地址: | 2253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产业 尼龙 纤维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产业用尼龙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尼龙纤维是最早工业化的合成纤维,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包括力学性能、耐热性、耐磨损性、耐化学药品性和自润滑性等,且摩擦系数低、有一定的阻燃性,易于加工,在产业上被广泛应用于制造帘子线、工业用布、缆绳、传送带、帐篷、渔网等。
为了提高产业用尼龙纤维的强度,通常需要采用相对黏度较高的尼龙作为原料,但是在制备产业用尼龙纤维过程中,将尼龙熔融纺丝时,尼龙的分子量会下降,导致其相对黏度降低,这样就难以使产业用尼龙纤维达到较高的强度。针对这个问题,现有技术中通常会选择添加铜化合物等耐热剂来抑制尼龙相对黏度的下降,但是,这样虽然能够使产业用尼龙纤维达到较高强度,但是因为添加了铜化合物等耐热剂,产业用尼龙纤维通常带有颜色,无法得到白色或可染色的产业用尼龙纤维,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产业用尼龙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产业用尼龙纤维不引入其它颜色,且强度和伸长率高,可纺性能良好,具有较大的应用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产业用尼龙纤维,单丝纤度为6~19d,按重量份数计,由包括以下组分的原料制备得到:
尼龙100份;
亚磷酸酯类化合物0.1~0.3份。
优选的,所述尼龙包括尼龙6、尼龙66、尼龙11、尼龙12和尼龙610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亚磷酸酯类化合物包括亚磷酸三苯酯、亚磷酸三壬基酚酯、亚磷酸三(十二烷基)酯、亚磷酸三(甲苯酯)、亚磷酸三月桂酯、亚磷酸三油醇酯或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
优选的,所述产业用尼龙纤维的复丝旦数为200~2000d。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产业用尼龙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尼龙和亚磷酸酯类化合物进行熔融挤出,得到纺丝熔体;
(2)将所述步骤(1)得到的纺丝熔体依次进行纺丝、牵伸,得到产业用尼龙纤维。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熔融挤出是依次经过五个加热区,各加热区的温度为:
一区的温度为260~270℃;
二区的温度为275~285℃;
三区的温度为265~275℃;
四区的温度为290~300℃;
五区的温度为290~300℃。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纺丝的温度为290~300℃。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牵伸是依次经过五个牵伸辊,四辊与一辊的牵伸速度比记为总牵伸倍数,三辊与二辊的牵伸速度比记为最大牵伸倍数,所述最大牵伸倍数占总牵伸倍数的60%~65%。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各牵伸辊的牵伸速度为:
一辊的牵伸速度为550~650m/min;
二辊的牵伸速度为700~800m/min;
三辊的牵伸速度为2000~2200m/min;
四辊的牵伸速度为2600~2900m/min;
五辊的牵伸速度为2600~2800m/min。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各牵伸辊的温度为:
一辊的温度为20~30℃;
二辊的温度为70~80℃;
三辊的温度为170~180℃;
四辊的温度为190~200℃;
五辊的温度为145~15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产业用尼龙纤维,单丝纤度为6~19d,按重量份数计,由尼龙100份和亚磷酸酯类化合物0.1~0.3份制备得到。本发明在尼龙中添加亚磷酸酯类化合物,能够使尼龙在纺丝后的相对黏度增加5%以上,在不引入其它颜色的情况下,能够使单丝纤度为6~19d的产业用尼龙纤维的强度在9.5g/d以上、伸长率在23%以上,且可纺性能良好,具有较大的应用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产业用尼龙纤维的制备方法,步骤简单、易于规模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产业用尼龙纤维,单丝纤度为6~19d,按重量份数计,由包括以下组分的原料制备得到:
尼龙100份;
亚磷酸酯类化合物0.1~0.3份。
本发明提供的产业用尼龙纤维的单丝纤度为6~19d,优选为10~15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海阳化纤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海阳化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514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