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药液密度测量系统及方法及利用其的药液水位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48655.6 | 申请日: | 2017-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890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朴庸硕;金珉植;朴镐胤;朴康淳;赵才衍 | 申请(专利权)人: | 显示器生产服务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N9/26 | 分类号: | G01N9/26;G01F23/14 |
代理公司: | 11384 北京青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郑青松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药液 密度 测量 系统 方法 利用 水位 测量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液密度测量系统、药液密度测量方法及利用其的药液水位测量方法,包括:药液测量管,其与药液槽相连,有药液槽的药液填充,而药液槽内盛有根据时间密度变化的药液;第一流入管,其下端开放于药液测量管内部空间中的第一位置,并引导供应到药液内部的空气至药液测量管内部空间;第二流入管,其下端开放于药液测量管内部空间中比第一位置高出第一间距的第二位置,并引导气体至药液测量管内部空间;向第一流入管和第二流入管供应气体的第一供气单元和第二供气单元以及计算药液密度的控制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液密度测量系统、药液密度测量方法及利用其的药液水位测量方法,具体来讲,是关于一种可连续正确测量药液密度实时变化的药液密度测量系统、药液密度测量方法及利用其的药液水位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来讲,可利用各种传感器(Sensor)测量储藏在药液灌的药液水位(Level)。利用传感器的水位测量方法可根据接触测量对象与否分为接触式测量方法和非接触式测量方法。
接触式测量方法可举水位传感器(Level Sensor)。但利用此类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可发生各种安全性问题。例如,测量具有毒性或强腐蚀性的特定药液时,因传感器的接触部位腐蚀而吸收杂质,导致纯度降低,进而药液暴露在有害成分中。
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可举电容式传感器。一般可采用“水位树(Level tree)”方式,即在连接药液罐上下端的管道的适当位置上设置多个电容式传感器,已测量各位置的药液有无。但是,此类方式很难正确测量到药液罐内部的药液水位。
尤其,由于现有的水位传感器在测量随时间推移变化的药液成分时,因其药液密度的变化而出现相当大的误差。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连续正确测量药液密度实时变化的药液密度测量系统、药液密度测量方法及利用其的药液水位测量方法。(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解决上述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药液密度测量系统、药液密度测量方法及利用其的药液水位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药液测量管,其与药液槽相连,有前述药液槽的药液流入,而药液槽内盛有根据时间密度变化的药液;第一流入管,其下端开放于上述药液测量管内部空间中的第一位置,并引导供应到上述药液内部的空气至上述药液测量管内部空间;第二流入管,其下端开放于上述药液测量管内部空间中比上述第一位置高出第一间距的第二位置,并引导上述气体至上述药液测量管内部空间;第一供气单元,其向上述第一流入管供应上述气体,以便在上述第一位置测量药液的压力;第二供气单元,其向上述第二流入管供应上述气体,以便在上述第二位置测量药液的压力;以及控制单元,基于从上述第一流入管排放的气体在挤压第一位置的药液时的第一压力,从上述第二流入管排放的气体在挤压第二位置的药液时的第二压力,以及上述第一间距计算上述药液密度。
上述控制单元可利用下列【公式1】计算上述药液密度。
【公式1】
公式中,ρ为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P为第一压力和第二压力之差、△H为第一间距。
上述第一供气单元包括:供应上述气体至上述第一流入管的第一供气部位、连接上述第一供气部位和上述第一流入管的第一供应线,以及位于上述第一供应线上控制上述气体的第一控制阀。
上述第二供气单元包括:供应上述气体至上述第二流入管的第二供气部位、连接上述第二供气部位和上述第二流入管的第二供应线,以及位于上述第二供应线上控制上述气体的第二控制阀。
同时,上述药液密度测量系统还可包括:第一传感器,其位于上述第一供气单元上,用于确认因流入上述第一流入管的气体而出现的药液起泡周期;以及,第二传感器,其位于上述第二供气单元上,用于确认因流入上述第二流入管的气体而出现的药液起泡周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显示器生产服务株式会社,未经显示器生产服务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486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