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套管气密封性检测装置的集成阀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46936.8 | 申请日: | 2017-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148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胡刚;王国荣;左润东;徐召强;谭川东;方潘;戴海龙;刘若玢;袁光杰;夏炎;董胜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3/20 | 分类号: | G01M3/20 |
代理公司: | 重庆上义众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5 | 代理人: | 谭勇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套管 密封性 检测 装置 集成 | ||
本发明涉及油气钻井、完井和油气套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套管气密封性检测装置的集成阀板,第一活塞设置在第一气缸内并将第一气缸内腔分为第一进气腔和通气腔,第一滑道与杠杆一端的第一枢轴配合,该另一端与弹性件配合使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第二活塞设置在第二气缸内并将第二气缸内腔分为第二进气腔和排气腔,第二活塞杆的一端与第二活塞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出第二气缸并设置有第二滑道,第二滑道与杠杆一端的第二枢轴配合;进气管分别于第一进气腔和第二进气腔相通,第一排气管用于排出由进气管通入第一气缸的气体,第二排气管与排气腔相通,如此,能够节约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钻井、完井和油气套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套管气密封性检测装置的集成阀板。
背景技术
我国的年均石油消耗量高达几亿吨,但是石油的开采过程复杂,安全系数要求高。油套管是石油开采运用最多的管材,石油套管通过内外螺纹旋合,将套管首尾相连深入井下服役,油套管柱不仅可以保护井壁,还可以将油,气,水层分割开。单一油套管必须具有抗高压,抗腐性能,整个油套管柱还应当满足良好的气密性。目前套管之间通过卡箍连接,一口普通的油井所使用的卡箍多达上百个,任何一个卡箍连接处存在气密性不足问题都会导致整个油套管柱系统气密性不足。一旦气密性不足将会导致压强波动,影响套管安全,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同时对环境和社会也会产生无法预计的损失。
根据大量的实验表明,油套管柱系统的气密性很大程度取决于套管连接处的密封性。由于套管的工作环境具有复杂性,所受载荷也十分复杂,这些因素所造成的气密性不足是难以避免的。但是由于套管连接时的技术问题,操作问题,以及加工的精度要求和运输时的保护措施不足所造成的问题却是可以避免的。
为了确保套管之间的气密性,需要对其进行气密性检测。国内油气套管气密封检测专家王国荣教授的专利CN104764566A和CN105319020A均公开具体的检测的方案,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专利CN104764566A在检测时,由于气囊受到轴向压力,使之沿着管壁向外滑动产生较大的摩擦,对气囊有一定的损耗,同时采用外压检测时由于嵌套时不容易对齐也会对气囊产生磨损,气囊磨损的问题同样存在于专利CN105319020A中,并且专利CN105319020A检测时需要检测人员现场操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此外,现有技术中使用的氦气和氮气均不能回收使用,均是使用完成后直接释放在空中,成本较高,并且氦气会污染环境,若释放的氦气被人员吸入,容易造成生命危险。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用直接向气囊供气的方式进行,能解决气囊磨损的问题,但是,这就需要在现场配备两个气源,一个气源向气囊供气,另一个气源用于测试泄露,如此布置,会增加设备费用,气源设备高昂,成本较高,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采用两个气源使得成本较高且气体无法回收的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套管气密封性检测装置的集成阀板,能够克服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469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