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筷子检测饭菜有地沟油、化学品等毒素并语音警示的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41441.6 | 申请日: | 2017-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795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艾朝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朝君 |
主分类号: | G01N33/02 | 分类号: | G01N3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毒素 地沟油 化学品 饭菜 筷子 成分数据 语音警示 进食 语音警示系统 智能分析系统 微型扬声器 毒素检测 筷子顶部 筷子末端 信息传输 饮食安全 智能检测 种类分析 点接触 检测 菜品 主食 芯片 语音 传输 伤害 环节 分析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通过筷子检测饭菜有地沟油、化学品等毒素并语音警示的技术。通过装有各种饮食安全隐患的智能检测芯片的筷子末端的毒素检测点接触各种菜品或主食,分析其成分,进一步的将检测得到的成分数据传输至筷子内部的地沟油、化学品等毒素的智能分析系统,对所测得的成分数据,进行毒素的种类分析和对比,进而确定饭菜毒素是地沟油、化学品或者其他毒素。进一步的将所确定的毒素信息传输到筷子上部的饭菜地沟油、化学品等毒素的毒素语音警示系统,最后通过筷子顶部的微型扬声器发出语音对当前饭菜的地沟油、化学品等其他毒素进行语音警示,在进食的最后环节确保进食者免受地沟油、化学品等毒素的伤害。
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饮食安全的设计领域,提出了一种通过筷子检测饭菜有地沟油、化学品等毒素并语音警示的技术。
2.背景技术
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惊人,据相关部门统计,2015年上半年因各类食品安全事件,经济损失至少300亿元,死伤人数近万人,如此高的数字令人震惊。食品安全问题,是消费者最为关心最敏感的问题之一,在经历了味千拉面骨汤门事件、肯德基豆浆门事件、农夫山泉虫卵门事件、麦当劳蛆虫门事件等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题后,消费者的神经开始紧绷。随着诸多知名餐饮品牌不断遭遇曝光,消费者的信赖心理跌落谷底。
当前很多商家在追逐更大的经济利益的时候,忘记了人类自身安全的问题,同时也丢失了他们的良知,用低价购买地沟油或鸭油等代替正常的食用油,它们是人类肠胃等健康问题的大敌,含有大量的细菌、真菌等有害微生物。被人摄入后到达肠道易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者可导致胃癌、肠癌。
与此同时现在餐饮行业使用食品添加剂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学校、社区附近的小餐馆更为严重,肆意、过量的添加一些色素、调味膏剂。大量的研究报告指出,几乎所有的合成色素都不能向人体提供营养物质,例如一些米线店,用“一滴香”调兑米线高汤,服用化工合成物质对人体危害很大,长期食用更会损伤肝脏。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餐饮业的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食品消费的终端环节,全面加强餐饮业的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对促进经济发展和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餐饮食品安全存在以下问题:
1:食品卫生的检测,主要靠政府卫生部门的定时检查,造成卫生部门检查时安全合格,不检查时食品饮食安全问题重现的尴尬社会现象。
2:当前卫生检测的时间,都是在餐饮中途环节,检测之后,饭菜可能会二次污染,到人们进食时,依然会存在饮食安全风险。
3:当前的卫生检测不能全面进行,因为检测技术的限制只能是单品抽检,缺乏广度和球面性,客观条件决定存在饮食安全风险的不确定性和无法消除。
3.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问题,现提出一种通过筷子检测饭菜有地沟油、化学品等毒素并语音警示的技术,能够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各种场所饮食安全检测的缺陷,提供一种解决人们在进食饭菜时,无法知道所食饭菜是否安全难题,从而解决因误食含有地沟油、变质、化学品等毒素的饭菜而引起食物中毒的饮食安全事故,避免因饮食安全事故造成人身伤害、危及到人的生命安全的事件发生。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通过筷子检测饭菜有地沟油、化学品等毒素并语音警示的技术,其特征在于该通过筷子检测饭菜有地沟油、化学品等毒素并语音警示的技术,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的实用技术,一个是主要起检测各种菜品或主食含有地沟油、化学品等毒素的智能检测分析技术,另一个是在检测系统技术检测出毒素后,将毒素信息传输到毒素语音报警系统,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如英语、汉语、德语、日语及各种地方语言如上海话、四川话、广东话等,最后由微信扬声器提告诉准备进食者当前菜品有那些毒素,在饭菜的最后环节制止饮食安全事故的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朝君,未经艾朝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414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